北京故宮為什么要叫故宮
詩云
北京故宮在明清以前都是叫做紫禁城,可是現(xiàn)在卻稱為故宮,這其中是什么原因呢?為什么要叫做故宮而不是紫禁城呢?下面讓我們共同去了解吧。
簡要回答
1924年馮玉祥發(fā)動政變,將清代皇帝溥儀趕出紫禁城。第2年,在原有紫禁城的建筑基礎上,設立了故宮博物館,從此紫禁城被稱為故宮。
詳細內容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
北京故宮于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墻,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紫禁城內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tǒng)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tǒng)稱后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之一,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筑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