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里的銀針探毒是真的嗎?
燕婉氏
銀針試毒的方法實際上是檢測出了砒霜中的含硫雜質(zhì)而已,并不是檢測出砒霜本身。
砒霜(主要成分為As2O3)是我國古代最常見、最容易獲得的毒物之一。砒霜毒性劇烈,一次大量攝入砒霜引起的急性中毒會出現(xiàn)嘔吐、腹瀉、出血不止、抽搐等癥狀,而少量多次攝入引起的慢性中毒多表現(xiàn)為肝、腎損害和皮膚色素改變。
對應(yīng)于砒霜的悠久歷史,銀針探毒的方法在我國古代斷案中也被廣為采用,包括《折獄龜鑒》、《洗冤集錄》在內(nèi)的多部歷史古籍中都有相應(yīng)的記載。除此以外,銀針探毒還是武俠小說和影視作品的最愛。然而,銀針探毒真的像書中所記載的那樣科學(xué)和準(zhǔn)確嗎?答案是:否。
之所以說銀針探毒是不科學(xué)、不準(zhǔn)確的,還得從砒霜的制法說起。砒霜是砷(As)的氧化物(砷古時候也稱作砒)。砷在自然界中以硫化砷礦物的形式存在,常見的含砷礦物有斜方鐵礦(FeAs2)、雄黃(As2S2)、雌黃(As2S3)、砷黃鐵礦(FeAsS)等。古代煉取砒霜的方法是將礦物研碎,除去大塊的雜石,在密閉容器中與木炭一起煅燒,待毒沙升華后,它所凝結(jié)成得白色粉末就是砒霜。
由于古代冶煉技術(shù)差,工藝粗糙,制成的砒霜中往往含有大量硫化物。硫化物與銀反應(yīng),生成的黑色硫化銀(Ag2S)附著在銀針表面,銀針就這樣變黑了。也就是說,銀針試毒的方法實際上是檢測出了砒霜中的含硫雜質(zhì)而已,并不是檢測出砒霜本身。所以,銀針探毒在古代的成功應(yīng)用純屬巧合。
事實上,銀是不能與純凈的砒霜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的,所以用銀針探砒霜不但不科學(xué),更有可能造成冤案。
人死后尸體內(nèi)部產(chǎn)生大量含硫化合物,大家所熟知的尸臭(主要為硫化氫氣體)就是其中之一。這些硫化物大多都能與銀反應(yīng),生成硫化銀。也就是說,即便是正常死亡的尸體,也很容易使銀針變成黑色。就連富含硫元素的新鮮雞蛋,也能使銀針變黑,給人以含毒的假象。而且目前常見的毒物如敵敵畏、毒鼠強、氰化物等都無法用銀針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