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是指哪三個人?
子圣醬
曹操;曹丕;曹植
“三曹”是中國古代漢魏時期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稱。他們是建安文學的代表,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成就都對當時的文壇很有影響。曹操是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chuàng)者;曹丕擅長詩文辭賦;曹植是創(chuàng)作五言詩的作家。代表作品為《短歌行》(曹操),《燕歌行》(曹丕),《洛神賦》(曹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安徽省亳州市人,父親曹嵩是得寵宦官曹騰的養(yǎng)子,官至太尉。曹操二十歲舉孝廉為郎,后在漢末大亂中聚集兵馬,建立了自己的軍事武裝。建安元年,受封為丞相,官渡一戰(zhàn)擊敗北方最大的割據(jù)勢力袁紹,逐步統(tǒng)一了北方,成為北方的實際統(tǒng)治者。 后曹丕繼位,尊父王曹操為“太祖武皇帝”。曹操是個會用人并懂得用人的奸雄,曾挾持漢獻帝劉協(xié)來攻打天下。
曹操不但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杰出的文學家,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龜雖壽》等不朽詩篇。后人并且輯有《曹操集》。曹操詩的內(nèi)容大致有三種:反映漢末動亂的現(xiàn)實、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fā)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曹操是建安時期杰出的文學家和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chuàng)者,開創(chuàng)了建安文學的新風氣,風格清俊通脫。
曹丕,字子桓,生于靈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死于魏黃初七年(公元226年)。毫無疑問,這是一個亂世,曹丕便“生于中平之季,長于戎旅之間,”,典論自序說道:“余時年五歲。上以四方擾亂,教余學射,六歲而知射。又教余騎馬,八歲而知騎射矣。以時之多難,故每征,余常從。” 他多次隨其父于金戈鐵馬間南征北戰(zhàn),目睹了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慘狀,“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曹操·蒿里行》,所有這一切,為他以后的詩歌創(chuàng)作提供了真實的生活基礎,也確實在他的詩歌里得到了真實的反映。
曹丕擅長詩文及辭賦,其名作有《燕歌行》、《與吳質(zhì)書》等,其中《燕歌行》全詩均用七言,句句押韻,在中國七言詩的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曹丕的弟弟,卞氏所生第三子。曾封為陳王,死后謚“思”,故世稱陳思王。在建安文人中,他的作品留存最多,對當時及后代的影響最大,后人評價也最高。曹植是第一個大力創(chuàng)作五言詩的作家,他把文人五言詩的發(fā)展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標志著文人五言詩的完全成熟,他的散文和辭賦也表現(xiàn)出了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有《洛神賦》美不勝收、《與吳季重書》和《與楊祖徳書》是兩篇有名的散文詩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