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什么稱女孩為“黃花閨女”?
三分情話
古時未婚女子在梳妝時喜愛“貼黃花”,即用黃色顏料在額頭、兩頰畫成花紋,或用黃紙剪成花樣粘貼,或用黃色花瓣裝飾。時間久了,“黃花”兩字用在“閨女”一詞前面,構成了“黃花閨女”一詞,這一用法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成了未婚少女的代名詞。
“貼黃花”是少女特有的妝容,因此,也就成了少女的代名詞。南朝陳后主《采蓮曲》中云:“相催暗中起,妝前日已光。隨宜巧注口,薄落點花黃。”北朝民歌《木蘭辭》里,木蘭恢復女兒打扮的一個標志就是“對鏡貼花黃”。可見貼花黃是古代少女的一種必不可少的裝扮。
按照風俗,少女出嫁后就要另作一番打扮,因此古代民間有俗諺說:“今朝白面黃花姐,明日紅顏綠鬢妻。”時間久了,黃花閨女成了未婚少女的代名詞。
同時,“黃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來比喻人有節(jié)操。所以,“黃花閨女”也喻指沒有過性行為的年輕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