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把盲目跟風叫做毛毛蟲效應?
映寒君
如果把許多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使其首尾相接,圍成一圈,在離花盆不遠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蟲喜歡吃的松葉。毛毛蟲開始一個跟著一個,繞著花盆的邊緣一圈一圈地走,最終因饑餓和精疲力竭而相繼死去,卻不會走另一條路去吃松葉。所以把盲目跟風叫做毛毛蟲效應。
在學習或者生活中,你們是否遇到過這樣的人,他們總會盲目跟風,沒有自己的主見,亦步亦趨地跟著別人走,走別人走過的路,就像花盆邊的毛毛蟲一樣,跟在同類的后面,結果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茖W家將這種現(xiàn)象取了一個有意思的名字“毛毛蟲效應”。
毛毛蟲效應”最初來自于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曾經(jīng)做過的一個實驗:把許多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使其首尾相接,圍成一圈,在離花盆不遠的地方,還撒了一些毛毛蟲喜歡吃的松葉。毛毛蟲開始一個跟著一個,繞著花盆的邊緣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又一天過去了,這些毛毛蟲還是夜以繼日地繞著花盆的邊緣轉圈,一連走了大約七天七夜,最終因饑餓和精疲力竭而相繼死去。后來,科學家便把這種喜歡跟著前者的路線走的習慣稱為“跟隨者習慣”,把因跟隨而導致失敗的現(xiàn)象稱為“毛毛蟲效應”。
簡單來說,“毛毛蟲效應”告訴我們,生物體有一個共同的奇怪的本性,就是從眾心理。這種
心理不僅適用于毛毛蟲,在人類的思維、行動上也有所體現(xiàn)。很多人習慣于走傳統(tǒng)安逸的老路,而不能及時地去調整自己的方向,最后只能原地踏步,無法有所長進。因此,一旦從眾心理根深蒂固于人的心中,便會使人滿足于現(xiàn)狀,從而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