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植物葉是怎樣演化來的?
陌離殤
關(guān)于葉的起源,比較流行的有兩種看法:有人認為,葉是由莖表面的突起逐漸演化而來的,這種觀點用于解釋具有單一葉脈的小型葉植物如石松類葉的起源,有一定的說服力;另有人認為,隨著植物末端的莖分枝復雜化、扁平化,才逐漸演化出扁化的葉,這種葉往往具有復雜的葉脈。扁平葉出現(xiàn)于早泥盆世。
葉對于植物非常重要。植物的葉含有葉綠素,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而植物的蒸騰作用大部分也是通過葉上的氣孔來實現(xiàn)的。
從植物解剖學的角度講,葉位于植物的莖上,因此只有維管植物才長葉,即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植物都有葉。而苔蘚植物、藻類等植物并沒有葉,它們擁有的是與葉相似的器官葉狀體。
最早的陸生植物還沒有演化出葉,它們的光合作用與蒸騰作用很可能是通過細小的莖來完成的。關(guān)于葉的起源,比較流行的有兩種看法:有人認為,葉是由莖表面的突起逐漸演化而來的,這種觀點用于解釋具有單一葉脈的小型葉植物如石松類葉的起源,有一定的說服力;另有人認為,隨著植物末端的莖分枝復雜化、扁平化,才逐漸演化出扁化的葉,這種葉往往具有復雜的葉脈。扁平葉出現(xiàn)于早泥盆世。
植物的葉子具有復雜多樣的形態(tài),而它們又易于保存為化石記錄,因此葉的形態(tài)學特征往往是古植物的重要鑒別依據(jù)。最典型的是古生代出現(xiàn)的各式各樣的蕨類植物。它們往往長有羽狀復葉,即若干枚單葉交互對生,構(gòu)成整體的復葉。單葉的整體形態(tài)以及葉脈樣式都是鑒別古植物的重要特征。
提到葉脈,有必要說一說大羽羊齒。大羽羊齒是一種已滅絕的蕨類植物,二疊紀時期分布于亞洲東部的熱帶地區(qū),是中國華南二疊紀植物群的代表植物之一。大羽羊齒長有大型羽狀復葉或單葉,小羽片中脈明顯,羽狀側(cè)脈分為1~2級,細脈分叉組成羽狀脈或單網(wǎng)脈,有的具有2級或3級側(cè)脈形成網(wǎng)狀葉脈。這是十分有趣的,因為通常來說,被子植物才具有復雜的網(wǎng)狀葉脈,因此大羽羊齒有可能是被子植物祖先的近親。但是,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二疊紀被子植物的化石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