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為什么有風時會感覺更冷?
朋義子
天氣冷,氣溫比體溫低,這時候身體在為你加熱小氣層,小氣層的溫度是比氣溫略高,比體溫略低的。如果此時有風,被你身體加熱好的小氣層被吹跑了,換成溫度低的新小氣層罩著你,自然就覺得冷了。而且皮膚不斷在蒸發(fā)水分蒸發(fā)帶走熱量,有風時空氣流動,蒸發(fā)就進行得很順利,大量的熱量隨著蒸發(fā)從我們的身體中流失。
冬季刮大風的天氣里,人們會感到格外冷。其實冷只是人們的主觀感覺,而人體感覺溫度與實際溫度不完全一樣,如果把溫度計放在風里,其溫度顯示不會發(fā)生變化。
刮風本身并不會讓氣溫的度數降低。比如說同樣在10℃的氣溫中,不刮風是10℃,刮風也還是10℃。但是,刮風卻可以讓體感溫度降低。
我們身體平時所感受到的溫度,并不是真實的大氣溫度,而是身體周圍那一層薄薄包裹的空氣層(以下簡稱“小氣層”)的溫度。
天氣冷,氣溫比體溫低,這時候身體在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地為你加熱小氣層,所以小氣層的溫度是比氣溫略高,而比體溫略低的。如果此時一陣大風吹過,好容易才被你身體加熱好的小氣層就一呼啦被吹跑了,換成溫度低的“新”小氣層過來罩著你,你自然就覺得冷了。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我們的皮膚是不斷有水分蒸發(fā)出體外的,即使是在寒冷的天氣里也是這樣的。人體水分蒸發(fā)是需要熱量的,而這些熱量來自我們的身體和貼在我們身體上的那層空氣里的熱量。在沒有風的時候空氣幾乎是靜止的,人體水分的蒸發(fā)進行得很慢,因為貼在皮膚上的空氣層很快就飽和了水蒸氣(在飽和了水蒸氣的空氣里,蒸發(fā)是不能進行的)。有風時空氣是流動的,貼在皮膚上的空氣不斷更換,空氣中的水蒸氣不斷處于不飽和狀態(tài),這樣蒸發(fā)就常常進行得很順利,大量的熱量隨著蒸發(fā)從我們的身體中流失。
由于身體感覺溫度帶有主觀的性質,沒辦法測量,所以溫度并不能絕對反映體感溫度,但是一種叫做“風寒指數”的指標能夠基本反映感覺溫度。依據這一指數,人們就能更加科學、合理地安排生活起居,從而確保人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風寒指數是綜合考慮陰晴、風、溫度等要素,給出人體對寒冷的主觀感覺指標,使人們可以比較方便地采取相應措施,適應天氣的變化。一般來說,當風寒指數定義為“較冷”時,體感溫度就相對較低,人們就會感覺到冷。此時,心臟病患者和年老體弱者就要避免從暖和的房間突然走到戶外,在外出時也要穿夠衣服,注意頭部、背部和四肢的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