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族源是什么?
檸稔
保安族是中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保安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由于和周圍漢族、回族長時期的交往,保安語中漢語借詞較多,通用漢文,以漢文作為社會交往的工具。那么保安族族源是什么呢?
1、關于保安族的族源和形成,由于史料缺乏,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定論。主要有蒙古人為主說、回族為主說和色目人為主說等。
2、蒙古人為主說。根據保安族的傳說、語言特點和類似蒙古族的某些生活習俗方面來看,保安族可能是元明時期一批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人,在青海同仁一帶駐軍墾牧,同周圍的回、漢、藏、土各族長期交往,逐步形成的一個民族。
3、回族為主說。持此觀點者多是從保安族與回族有關的傳說來追溯其源流的。有認為保安族是從四川保寧府(今閬中市)或南京等地遷至青海同仁一帶的“回民”,與當地其他民族結親落戶融合發(fā)展而形成的;有認為從陜西、甘肅臨夏等地派往保安地方屯墾守邊的回、漢“營伍人”(即戍邊部隊),落戶定居發(fā)展而成保安族;還有認為是臨夏大河家地方的“回回”,因長期在同仁等地經商,后落戶定居發(fā)展形成了保安族。
4、色目人為主說。認為保安族原先居住過的青海同仁地區(qū),早在漢、唐之際,曾先后為西羌、吐谷渾、吐蕃的屬地。1032年,李元昊建立西夏政權后,其勢力也涉及同仁地區(qū)。遼、金時期,女真人控制了黃河流域的廣大地區(qū),其影響直達包括同仁在內的積石州境域。13世紀初,成吉思汗在統(tǒng)一大漠南北蒙古諸部以后,進行大規(guī)模的西征。在西征過程中,將中亞諸國大批被俘的青壯年編入“探馬赤軍”,協助蒙古軍隊作戰(zhàn)。這些人包括回回、哈剌魯、康里、阿兒渾、撒爾塔、汪古等多種人,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當時被通稱為“色目人”(意為“各色各目”)。1225年,成吉思汗由中亞回師蒙古,這批信仰伊斯蘭教的色目人又隨蒙古軍隊進入并留牧西北等地。1227年,蒙古軍隊滅掉西夏,并渡河攻打積石州,占領了包括同仁在內的河州地區(qū)。1247年,西藏薩班會見蒙古太子闊端后,蒙古軍隊與西藏的往來隨之頻繁。從此,同仁一帶成為兵家過往的交通要道,同時成為溝通內地與西域貿易的據點,駐扎著包括中亞諸國人在內的蒙古軍隊。1259年,元世祖忽必烈統(tǒng)一全國后,隨著戰(zhàn)爭的減少,遂將“探馬赤軍”編入民籍,就地駐扎屯墾,允許他們娶妻生子,成家立業(yè),成為“民戶”。從此,在同仁一帶戍邊屯墾的軍士,就成為保安族的“先民”。
以上就是對于保安族族源是什么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