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造字的故事 在倉頡之后大家用文字符號代替結(jié)繩記事
子寧郎
相傳在文字被發(fā)明出來之前,人們就是用結(jié)繩的方法記事,大事就打一個打結(jié),小事就只打一個小結(jié)。之后打結(jié)不方便,一些人就開始在竹子上畫符號記事。倉頡造字的故事很多人應(yīng)該都聽過,倉頡由野獸的腳印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文字。
倉頡造字的傳說故事
說起漢字的創(chuàng)造者,許多人首先就會想到倉頡,其實普遍認為漢字并非只是他一人創(chuàng)造,他是文字的搜集和整理者,對漢字的創(chuàng)造起到很大作用,所以被后人尊為“造字圣人”。下面來和大家說說倉頡造字的故事,據(jù)說他是從野獸腳印上得到的靈感。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配他專門管理牲口,因為他為人聰明,而且做事也很是細心很少出錯。當時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記錄事情都是用繩子打結(jié)的方法,這讓倉頡覺得有點犯愁,因為這種方式不僅容易出錯,使用起來也很是不方便。
在倉頡參加集體狩獵的時候,見到有幾個老人爭論走那條路,根據(jù)路上的腳印來判斷哪條路上有什么野獸。倉頡從野獸腳印上得到靈感,決定用符號代替文字。在回到家之后,倉頡就用各種符號老表達食物。之后皇帝聽到倉頡造字,大為嘉獎,還要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
倉頡造字得到認可之后,被許多人稱贊,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然后他就有些看不起人了,造字也越來越馬虎。這件事傳到皇帝耳中后,就派人給了他一個教訓。讓后倉頡對自己的自大表示羞澀,從此后更加認真努力的造字。據(jù)說倉頡造字成功發(fā)生怪事,白天下粟米,晚上有人聽見一陣鬼哭狼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