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的部隊白馬義從 東漢末年第一輕騎失敗原因(2)
超霞Sama
二、公孫瓚為什么失敗原因
雖然公孫瓚本身在武藝方面相對一般,但是他的性格卻異常堅毅,也從來都不怕死,很多時候在戰(zhàn)場中廝殺都是沖在第一位,最初他甘愿為太守充軍遠方,這個階段是他的起步階段,我們可以看到后期跟隨公孫瓚出力最多的人都是在這個階段中投靠他的人。
當時的幽州牧劉虞為公孫瓚劃定了一個非常好的稱霸線路,如果按著這樣的爭霸線路來走的話,東漢末年可能就不是三國鼎立,而是四國爭雄了,要知道即使是在這個階段中公孫瓚所占據(jù)的地盤也要比后期劉備所占據(jù)的巴蜀更為強勢,出兵速度更快,兵源身體素質方面更強。
在獲得中國東部地區(qū)的絕大部分控制權之后,公孫瓚這個人開始逐漸地在心理上有了變化,他開始感到迷茫。公孫瓚并沒有爭奪天下之心,也沒有任何政治理念,這就導致了他的無所適從。日復一日中貪婪的壓榨著百姓的資產,可以說這個時候他的想法就是割地為王,不想再征戰(zhàn)下去。
公孫瓚只想安安靜靜的過土財主的日子,他越來越看不慣劉虞的所作所為,公孫瓚在殺了劉虞以后,名聲也變得不是特別好了,好多人都反對他。公孫瓚手下兵將也不進取,身邊多是小人。雖然不乏良將,而真正有才學的很多衷心之士,都已經紛紛在戰(zhàn)爭中失去。什么樣的人帶什么樣的兵,有勇無謀,注定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