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魏延怎么死的 被諸葛亮設(shè)計殺害(反骨只是借口)(2)
素欣子
劉備登基以后,又升魏延做了鎮(zhèn)北將軍,如此種種,說明劉備是相當(dāng)信任和器重魏延的。即使是在劉備死后,魏延也同樣是順風(fēng)順?biāo)?。建興元年,封都亭侯。建興五年,督前部,領(lǐng)丞相司馬、涼州刺使。建興八年,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jié),進(jìn)封南鄭侯??梢哉f魏延在蜀漢政權(quán)中是相當(dāng)有地位的,古人講究知遇之恩,甚至有”仕為知己者死“的說法,熟悉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魏延雖然脾氣很怪,但卻是個忠義之人。所以,這是我認(rèn)為魏延不會謀反的第一個原因,因為沒必要嘛!
其次,魏延對蜀漢赤膽忠心,更是一個堅定的抗曹分子。為什么這樣說?據(jù)《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在劉備策封魏延為督漢中鎮(zhèn)遠(yuǎn)將軍之后的一次大會群臣的宴會上,就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的回答很干脆也很忠誠,他是這么說的”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若曹操舉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這是要誓死保衛(wèi)蜀漢,欲與曹魏抗?fàn)幍降椎某嗄懼倚陌 ?/p>
再次,魏延此時并不具備造反的實力。那么,讓我們來看看此時魏延手中大概有多少兵力。據(jù)《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亮制而不許。”子午谷一計,魏延只要精兵五千,諸葛亮都不肯給。而且諸葛亮臨死安排撤軍計劃時,說了這樣一句話,“令延斷后,姜維次之;或延不從命,軍便自發(fā)”,說明諸葛亮已經(jīng)做好了放棄魏延的打算,如果魏延手中兵力很多,足以威脅到蜀漢安危,諸葛亮不會也不敢放棄魏延,他很清楚魏延的脾氣。因此我推斷魏延手中的兵力肯定是很少的,最多不過一萬,甚至不足五千。所謂識時務(wù)者為俊杰,魏延不會不知趣到以卵擊石的地步。
復(fù)次,作為一個久經(jīng)沙場,智勇雙全的蜀漢名將,魏延不可能蠢到都要造反了,還不事先統(tǒng)一手下將士的思想,搞好戰(zhàn)前動員?!度龂?middot;魏延傳》中說,魏延一路南奔,先到了南谷口,在那里據(jù)守。楊儀追來過后,魏延帶兵去打楊儀,楊儀手下的一個將領(lǐng)何平(就是王平)就大聲對魏延的人說,丞相剛死,尸骨未寒,您們怎么就敢這樣呢?魏延手下的將士就僅僅聽了何平這一句話,覺得非常羞愧,一哄而散,就剩魏延和他的幾個兒子瓜兮兮的在那兒站起。如果說魏延要造反,又不事先統(tǒng)一好手下將士的思想,豈不是顯得魏延很智障嗎?所以魏延的本意并不是想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