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4)
繡梓醬
麥克白概要戲劇在電閃雷鳴中開場,三位女巫正討論她們將與麥克白見面的事。下一幕,一位受傷的士官向蘇格蘭王鄧肯報告:兩位將軍——葛萊密斯勛爵麥克白與班柯,剛剛擊退了以麥克唐華德為首的叛軍與挪威及愛爾蘭兩軍對蘇格蘭的入侵。國王的族人麥克白因作戰(zhàn)英勇備受嘉獎。當二人走進石南樹叢,三位女巫以預言迎接他們。第一位女巫稱麥克白為葛萊密斯勛爵,第二位稱他為考特勛爵,第三位則指他是未來的君王。三位女巫亦指班柯的子孫將要君臨一國。班柯雖然不能當統(tǒng)治者,但他的后人會成為國王。二人正在思量,女巫消失了,王的使者洛斯出現(xiàn),并告訴麥克白之前的考特勛爵因謀反而被處死,他已成為新的考特勛爵--第一個預言應驗了。麥克白立時開始生出成為國王的欲望。鄧肯王對兩位將軍的凱旋大為高興,贊揚了二人,并決定在麥克白位于殷佛納斯的城堡留宿。麥克白寫信給他的妻子,告訴她女巫的種種預言。麥克白夫人沒有絲毫的猶豫,要求他殺死鄧肯并奪其王位。麥克白為弒君一事感到不安,但其夫人對他反唇相譏,指責他不配做男人,稱“這是成為國君的唯一途徑”。當晚,二人將仆人灌醉,因此當仆人醒來時頭腦空空,無言以對。雖然麥克白心生不忍,并有一系列異象出現(xiàn),如染血匕首的幻像等等,但他依然在鄧肯熟睡時將后者刺死。他全身顫抖,以至于麥克白夫人不得不對他下達刺殺的命令。按照計劃,她染血匕首放到仆人手中,嫁禍予人。次日清晨,蘇格蘭貴族列諾克斯與費輔勛爵麥克德夫一同來到。門房開啟閘門,麥克白引領他們到了王的寢室,麥克德夫在那兒發(fā)現(xiàn)了鄧肯的尸首。麥克白在仆人們?yōu)榧荷贽q前把他們殺死,并謊稱自己這樣做是出于義憤。鄧肯的兩個兒子—馬爾康與道納本分別逃往英格蘭與愛爾蘭,并成為了嫌疑犯。因原來的王位繼承人失蹤,作為先王親屬的麥克白得以繼承王位,成為新的蘇格蘭王。麥克白雖然成功了,卻因“班柯的子孫將要君臨一國”的預言仍感不安。他遂認為班柯將會危害自己的統(tǒng)治。越發(fā)偏執(zhí)冷酷的麥克白于是邀班柯出席王室宴會,并暗地派刺客殺死他與兒子弗里恩斯;但是在刺殺中弗里恩斯卻僥幸逃脫。麥克白倍感憤怒,深恐班柯后裔的潛在威脅。宴會中,麥克白宴請貴族吃喝做樂,未想班柯的鬼魂出現(xiàn)并坐在麥克白的位子上。麥克白立刻發(fā)瘋,因為麥克白是唯一能看見那鬼魂的人,他的胡言亂語令在場的所有人倍感震驚、不解——所有人看著他對著空座咆哮,直到夫人告訴大家麥克白不過是偶然疾病,沒什么大礙。鎮(zhèn)定之后,大家繼續(xù)吃喝,不想鬼魂再次出現(xiàn),導致更大的混亂。麥克白夫人只得請貴客離去,宴會尷尬收場。深受困擾的麥克白再次造訪女巫們,也從她們那里獲得預言的真相。女巫招出恐怖的幽靈以緩和麥克白的恐懼。首先,女巫招出披甲的頭顱,提醒他要“留心麥克德夫”(4.1.72)。然后,一個血淋淋的兒童告訴他“沒有一個婦人所生下的人可以傷害麥克白”。第三,一個加冕的小孩告訴他“不會被人打敗,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樹林會向鄧西嫩高山移動”。麥克白感到釋然,因為所有人都是從婦人而生,而森林不會自己移動。當麥克白問及班柯的后裔時,女巫召喚了八個帶著冠冕的國王,長相都與班柯相似,最后一個則拿著鏡子,折射出更多的國王。麥克白認出這都是班柯的后裔,并且他們的國度繁多。在女巫離去后,列諾克斯出現(xiàn),告訴麥克白麥克德夫流亡英格蘭。麥克白隨即把持住麥克德夫的城堡,進行大屠殺。所有人,包括麥克德夫的妻兒在內(nèi)全都慘死。麥克白夫人被罪疚感折磨,漸漸精神崩潰。晚上,醫(yī)生和貴婦人正討論麥克白夫人奇怪的夢游行為,突然麥克白夫人手持蠟燭出現(xiàn)。哀嚎著鄧肯、麥克德夫夫人和班柯的死,麥克白夫人嘗試把手上虛幻的血污洗凈,并喃喃著自己如何迫使丈夫的所作所為。她之后離開,留下驚呆的醫(yī)生和貴婦人。麥克白夫人手上洗不凈的血是一種反諷,在此之前她向麥克白夸口“一點點水足以洗凈我們”。在英格蘭,麥克德夫被洛斯告知“你的城堡受到襲擊;你的妻子和兒女都慘死在野蠻的刀劍之下” (4.3.204-5)。麥克德夫萬分悲痛,誓言報復。鄧肯的兒子馬爾康王子成功地在英格蘭集結部隊,與麥克德夫計劃奪回蘇格蘭。由于麥克白的暴政和殘忍,這個計劃獲得了蘇格蘭貴族們的支持。麥克德夫帶領一隊有偽裝的軍隊,與馬爾康及英格蘭人西華德(諾森伯蘭伯爵)同赴鄧西嫩堡。同時,馬爾康的軍隊砍下樹木,偽裝為移動的樹林而前進。在敵人部隊到來之前,麥克白得悉其夫人自殺身亡,導致他陷入深深的絕望,遂道出一段廣為人知的“虛無主義者的獨白”:“明天,明天,再一個明天……”(5.5.17–28)。雖然感到生命的空虛與短暫,但他依然積極進行防御。麥克白相信女巫的預言可以使自己無敵,但當他得知敵軍偽裝為成移動的樹林前進時,顯然女巫預言中的一條實現(xiàn)了。 戰(zhàn)爭開始,英格蘭軍隊占壓倒性優(yōu)勢,麥克德夫與麥克白終于見面。麥克白聲稱他不必害怕麥克德夫,因為他不會被任何婦人所生之人殺死。麥克德夫于是指出自己“沒有足月就從他母親的腹中剖出來的”(5.8.15–16),因此不算是“從婦人生出來的”(文學雙關語),這滿足了女巫的第二條預言。麥克白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誤解了女巫模棱兩可的說話。二人搏斗,麥克白被麥克德夫斬首,實現(xiàn)了女巫的后續(xù)預言。麥克德夫將麥克白的首級重新帶出戲臺,馬爾康則討論如何恢復秩序。至于麥克白夫人,馬爾康表示“他的魔鬼一樣的王后,據(jù)說也已經(jīng)親手殺害了自己的生命”,雖然她自殺的方式?jīng)]有說明。劇中最后一幕,馬爾康被加冕為合法的蘇格蘭王,這意味著國度回復了和平。至于女巫對班柯的預言(“班柯的子孫將要君臨一國”),莎士比亞時代的觀眾都認為是真實的,因為詹姆士一世(前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據(jù)說是班柯的子孫。莎士比亞的《麥克白》常與他的《安東尼與克莉奧佩屈拉》做對比。安東尼與麥克白都積極尋求新世界,并以舊世界作為其代價。兩人都積極爭奪王位,并在途中遇到“對手”。安東尼的對手是屋大維,麥克白的對手是班柯。在某一時刻,麥克白甚至將自己與安東尼對比,稱"under Banquo / My Genius is rebuk'd, as it is said / Mark Antony's was by Caesar."不但如此,兩個劇本中都存在著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女性角色:克莉奧佩屈拉和麥克白夫人。《霍林希德編年史》是當時在不列顛群島流行的歷史,莎士比亞從中借用了許多典故。在《編年史》中,一位名叫鄧華德[9]的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家人因涉嫌與女巫來往而被國王德夫(King Duff)殺死。在他妻子的壓力下,鄧華德和他四個仆人將國王殺死在自己家中。在《編年史》中,麥克白被描述成努力維持國家運轉,而鄧肯王則昏庸無能。他與班柯遇到了三個女巫,后者所述的預言與莎士比亞的劇本中的一樣。麥克白便與班柯一道謀反,麥克白夫人則對此表示支持并催促。麥克白統(tǒng)治了國家十年,并最終被麥克德夫和馬爾康推翻。兩個版本的對比十分明顯。然而,有的學者認為喬治·布坎南的 Rerum Scoticarum Historia與莎士比亞的劇本更加貼切。布坎南的作品在莎士比亞時代已有拉丁文版本。就麥克白將國王殺死在自己城堡內(nèi)的故事沒有其它版本可循。學者認為莎士比亞這么寫使得麥克白顯得罪大惡極。在當時流行的故事則敘述了鄧肯在去往印威內(nèi)斯的途中受到埋伏,而非死于城堡中。莎士比亞將鄧華德、德夫王與戲劇的合成是一大重要改編。莎士比亞做了另一重大改編。在《編年史》中,班柯是麥克白的同謀,他們一道刺殺了鄧肯王。他在之后幫助了麥克白,而非馬爾康奪取了王位。在莎士比亞的時代,班柯被認為是斯圖亞特王朝詹姆斯一世的直系袓先。班柯在歷史中的形象與莎士比亞筆下的形象大相徑庭。評論家為此做出了幾種推斷。一、將王室先袓寫成殺人犯太冒險了。當時的其它作家在寫班柯時也改編了歷史,如讓·迪·施蘭德在他的作品《斯圖提得》中也將班柯描述成一位高尚正直的人,而不是殺人犯;這應該是出于同樣的原因。二、莎士比亞將班柯的角色反轉或許是因為沒有必要為謀殺添加什么從犯;然而,需要有一個角色來反襯麥克白——對此,許多學者認為這個角色是由班柯來完成。麥克白分析在莎士比亞的悲劇中,《麥克白》則有些一反常態(tài)。它很短:比《奧賽羅》、《李爾王》短了近一千行,略多于《哈姆雷特》的一半。評論家們認為這些特點說明目前的版本是根據(jù)大幅刪減后的資料改編成的,或許是某一場次的臺詞本之類的。戲劇章節(jié)的短小也伴隨著其它異常的特色:第一幕的速度極快,似乎“將行動剝離了出去”;除了麥克白以外,其它角色平淡無奇;麥克白與其它莎士比亞悲劇人物相比,也顯得有些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