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八大絕技有哪些?
霞影桑
秦腔又稱亂彈,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jié)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
作為秦腔的八大絕技,其一是吹火。一般多用于有妖怪、鬼魂出現(xiàn)的劇目中。吹火的方法是先將松香研成粉末,用籮過濾,再用一種纖維長、拉力強的白麻紙包成可含入口中的小包,然后剪去紙頭。演員吹火前將松香包噙在口里。用氣吹動松香包,使松香末飛向火把,燃燒騰起火焰。
但是建議非專業(yè)人員勿要模仿。
其二是變臉,秦腔變臉不同于川劇變臉,秦腔中變臉是指變臉型和吹面灰兩種。前者指表演者表情豐富夸張,形態(tài)百出,變幻無窮;后者是指在表演時朝自己臉上吹灰,形成極大的情緒反差。
其三是頂燈。是指表演者將一盞油燈點著,置于頭頂,耍各種動作。
其四是打碗。其表演方法是將一碗擲于空中飛轉(zhuǎn),用另一只碗飛出擊打,兩碗同在空中粉碎。打碗表演有平打、斜打兩種打法。打碗有驅(qū)鬼的意義,后來又賦予其歲歲平安的意義。
其五是鞭掃燈花。一共有鞭掃燈花和“紙擺子”(把紙擰成繩子一樣的條子)掃燈花兩種。前者表演方式是先用黃表紙在鞭梢扎成約四寸多長的紙花,然后加足燈油,拉長燈捻(用紙裹香做成),使其多出燈花;后者的表演方式是指在添油、撥捻子、結(jié)燈花的時候掃在燈花上。
其六是踩蹺。蹺子是木制腳墊,尖而小,約三寸長,外面套繡花小鞋。演員只能用兩個腳趾穿假鞋,而且要將鞋綁在腳趾上,因此,稱之為扎蹺。扎蹺之后,演員只能憑兩個腳的腳趾行走,腳跟高高提起,行走、舞蹈。
其七是牙技。。牙技分為“咬牙”和“耍牙”兩種。咬牙也叫磨牙。表演者用上、下牙齒咬緊磨動,發(fā)出咯吱吱的聲音,表示咬牙切齒的恨。耍牙是指表演者口含四顆、八顆甚至十顆野豬獠牙,在口內(nèi),時而快速彈吐,時而刺進鼻孔,時而上下左右歙動,或有兩顆刺出鼻孔,尤其是有兩顆牙始終藏于口內(nèi)。
其八是尸吊。是指表演者上吊時,站椅上,將白綾吊圈綁于桿頭,然后將吊圈套在脖子,蹬倒椅子。這時臺內(nèi)即將吊桿一端壓下,右移,使桿頭上翹并伸出臺口,使上吊者高高吊于臺前。演員在化妝時,腰里扎一橢圓形鐵裹肚,上端有兩個鐵鉤,由胸部直通脖頸。上吊時,往脖子上套的吊圈一定要套在鐵鉤上,然后將一水袖繞脖搭肩,以作掩飾,另一水袖下垂,呈現(xiàn)出活人被吊死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