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死亡 不準生育的北極小鎮(zhèn)
Abbott
或許,真正的世界末日離我們還十分遙遠,但可能20年或30年后,氣候變得異常干燥,洪水泛濫成災,甚至不少國家戰(zhàn)事頻發(fā),誰又知道呢?
滅絕之災降臨,如何留存一絲生命的希望?
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當中有這樣一則故事:諾亞在上帝的指引下建造了一艘巨大的方舟,在洪水到來前,他將地球上的所有動植物按類別、雌雄帶到方舟上避難,最終把生命的火種保留了下來。
2009年美國一部關于全球毀滅的災難影片《2012》上映,其排山倒海、天坼地裂的驚悚畫面曾一度引發(fā)了人們的巨大恐慌。面對世界末日,影片中的四艘諾亞方舟最后只能裝載社會精英、有錢人和一群動物逃生。
電影《2012》劇照
電影《末日先鋒》里,綠洲消失后,幸存的年邁女戰(zhàn)士奄奄一息時,將懷中的一袋種子交給年輕女孩,期盼有天女孩能找到合適的地方再度播種。地球因核戰(zhàn)爭而變成一片荒蕪,但種子卻是文明重生的希望。
盡管神話故事是假的,影片情節(jié)也是人類杜撰的,但西方似乎一直存在這種“末世論”,以及與這個“末世論”始終相提并論的另一個警示——生命的延續(xù)。
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上,有一座被世人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城市”,名叫朗伊爾城。
它距離北極只有1300公里,是地球上位置最北的城鎮(zhèn)。
那里一年中白天的平均最高溫只有四個月不在冰點以下,而且從10月底到2月中,太陽根本不會升上地平線,只有寒風刺骨的漫長極夜。
在那里,死亡是違法的,病人和老人必須離開;那里也不許生孩子,孕婦臨產(chǎn)前一個月也必須離開。
為什么會有這樣不近人情的法律?原來,朗伊爾城的地下幾乎全是凍土,埋在地下的尸體不會腐爛,細菌也不會死亡。一旦有害細菌泛濫,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嚴重后果。
聽起來,作為罪魁禍首的“凍土”實在沒什么好處,然而,正是因為有這些“凍土”,在這城鎮(zhèn)附近的另一側山麓,建有一座拯救人類的全球種子庫——斯瓦爾巴種子庫。
斯瓦爾巴種子庫是專門為“世界末日”準備的“種子銀行”。
它旨在保護數(shù)以百萬計的糧食作物,使其免于在氣候變遷、核戰(zhàn)爭以及自然災害等浩劫中滅絕,所以它也被稱為是農(nóng)作物的諾亞方舟。
我們先來看看俗稱“世界末日地下室”的全球種子庫長什么樣。
深藏在永凍土層下的斯瓦爾巴種子庫,就好像一座天然的大冰箱。種子庫的入口處,是極為先進的設計,它裝配了金屬反射鏡,能在白天反射陽光,并在黑暗的夜晚發(fā)光。
從大門進去,是一條120米長的隧道,深入砂巖山里,直通三個長45米,寬、高各4米的獨立種子倉庫。
周圍全用1米厚的隔溫混凝土墻打造,以防止發(fā)生山體崩潰時所造成的任何結構損壞。
從大門到儲存種子的倉庫,中間配備五道防爆艙門,安全性可比美國黃金儲藏庫,能夠承受里氏規(guī)模6.2級的地震以及核武攻擊,任何人進入種子庫都必須通過這五道安全門。
處在凍土和厚重巖石底下大約430英尺(約131米)的種子倉庫,始終維持攝氏零下18度的低溫,儲存在倉庫中的小麥大麥可以保存一千年,高梁可以保存一萬九千年。
而且,這座山位于海平面以上430英尺(約131米)的地方,即使南北極冰冠融化,海平面上升7米,這座種子庫仍會保持干燥。
當?shù)仉y以置信的酷寒、北極浮冰,還有超過人類數(shù)量的北極熊,也成為人為安全措施外的額外天然屏障。
全世界的國家都可以免費將種子存放在斯瓦爾巴種子庫,當作安全備份。
儲存在種子庫的朝鮮種子
各國挑選合格的種子,用特制的三層鋁箔袋密封,接著運往斯瓦爾巴,在斯瓦爾巴機場通過安檢系統(tǒng),隨后送到種子庫。
種子庫的工程師對每個種子樣本進行分類,注明其品種、種源及年齡等所有信息,并轉(zhuǎn)錄到一個科學界常搜取資訊的網(wǎng)站。也就是說,只要輸入種子編碼,就可以在任何網(wǎng)站的資料庫找到它們。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的工作原理基本上和銀行金庫一樣,工程師不能打開任何種子、任何來這里的箱子,只有儲戶才能夠打開并提領儲存的種子。
目前倉庫內(nèi)的種子數(shù)量已接近 100萬粒,當中的物種全部都是重要食物來源,比如有小麥、大麥、扁豆、綠豆、鷹嘴豆、高粱、豌豆及超過86種不同馬鈴薯,物種種類有超過4000種。
其中,也包括中國的水稻和蔬菜。
眾所周知,自農(nóng)業(yè)文化開展以來,人類便有保留種子的習慣。
但是,斯瓦爾巴種子庫不是地球上唯一的種子庫,在世界各地還有1700個左右的“種子銀行”(seed bank),由不同國家和組織運行。
中國昆明就有一座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種子庫。
各位看官恐怕就要問了,既然各國都有自己“種子銀行”,大家又何必大費周折的把種子送到北極去?
況且,這個全球種子庫造價不菲,足足耗資900萬美元,每年還要數(shù)百萬人來運行它,常年運轉(zhuǎn)費用大約為10萬至20萬美元。
也許,最能回答這個問題的是敘利亞人,他們是從斯瓦爾巴種子庫中提取種子的第一個國家。
2015年,由于敘利亞內(nèi)戰(zhàn),他們位于第一大城市阿勒頗的種子庫被炸毀,導致種子庫無法提供適合當?shù)胤N植的耐干旱作物種子。
敘利亞人只好從斯瓦爾巴種子庫提取種子回國復用,第二年又重新挑選合格的種子,送回斯瓦爾巴種子庫儲存。
除此之外,那些分布各國的“種子銀行”也并非完全保險,不時因水資源短缺、地震、戰(zhàn)爭或是其他自然災害遭受威脅。
例如,菲律賓的國家種子庫曾毀于洪水,重建后又因火災被毀;在阿富汗、伊拉克等戰(zhàn)亂地區(qū),當?shù)胤N子庫損毀嚴重。
顯然,斯瓦爾巴種子庫因為它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以及它的特殊構造,充分體現(xiàn)了它“世界末日地下室”的價值。
或許,真正的世界末日離我們還十分遙遠,但可能20年或30年后,氣候變得異常干燥,洪水泛濫成災,甚至不少國家戰(zhàn)事頻發(fā),誰又知道呢?
而能夠重啟農(nóng)耕文明、拯救人類的就是冰封在斯瓦爾巴種子庫的幾百萬份作物種子。
這就是為什么世界各國能擯棄政治與經(jīng)濟的差異,秉承儲藏所有種子、保護農(nóng)作物多樣性的一致性理念,建造了這座為全人類謀福利的工程。
但無論如何,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期待”世界末日種子庫“永遠沒有被啟用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