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烏紗帽是怎么來的?
傾夏暖桑榆
“烏紗帽”這樣物品,現在在日常生活中已經不常見了,而因為烏紗帽的使用人群都是官員,所以后來一直到現在,也用它來稱呼官位。然而一樣東西的誕生,必定會有它的作用,烏紗帽的發(fā)展歷程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歷經了數個朝代。那么,烏紗帽究竟是如何誕生,又是如何發(fā)展出各種不同的形態(tài)的呢?
1.烏紗帽的初始形態(tài)
很多古代題材的影視劇中,不同時期的不同服飾,雖然并不是完全還原,但是大體的特征也是很明顯的,我們可以看到,烏紗帽的出現并沒有那么早。最早的時候,烏紗帽只是民間一種很常見的帽子,不過早期沒有“帽”,直到隋唐時期才誕生“烏紗帽”這個詞。
原本烏紗帽只是東晉成帝時期,在建康,也就是南京宮中做事的人戴的一種用黑紗做成的帽子,并非是官員專屬的必須品。南北朝宋明帝時期,烏紗帽流傳至民間,逐漸成為民間百姓經常會戴的一種便帽,就像我們現在也會選購一些帽子戴一樣,那時候烏紗帽是很普通的。
2.烏紗帽的發(fā)展
到了隋唐時期,天子、百官、士、庶都會戴烏紗帽,不過這個時候會用烏紗帽上面裝飾的玉塊數量來判斷帶帽之人的官職大小,一品九塊,二品八塊,三品七塊,四品六塊,五品五塊,六品以下就不準裝飾了。宋朝對烏紗帽也有發(fā)展,我們下面單獨拿出來說。
明朝時期,烏紗帽就成為一種明文規(guī)定,百官上朝和辦公的時候必須戴烏紗帽,而取得功名但還沒有官職的狀元、進士,也是可以戴烏紗帽的,從這之后,烏紗帽就成為了官員特有的標志,而用烏紗來指代官職,“保住烏紗帽”其中的含義,也就不言自明了。
3.烏紗帽帽翅是做什么的
據傳,烏紗帽最開始是南朝劉宋王休仁發(fā)明的,他想要和別人不一樣,彰顯個性,于是就用黑色紗布,把四邊抽扎起來,第一頂烏紗帽就這樣誕生了。而當他走到街上去給別人炫耀的時候,果然引起關注,此后形成一種帶帽的風氣,慢慢就演化成了后來的樣子。而前文提到宋朝時期的烏紗帽,我們現在來說說。
宋太祖趙匡胤登基之后,把烏紗帽的樣子做了一下改變,也就是現在宋朝題材影視劇中長長的帽翅,而之所以要這樣加,是因為可以防止上朝時候底下官員交頭接耳。因為只要腦袋一動,帽翅就會晃悠悠的,如果兩個人一起說話,帽翅還可能打到別人,帽子也可能會掉下來,不管是怎樣,皇帝在上面都能夠看得清楚,自然也就沒人敢在上朝期間交頭接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