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高力士是怎么樣的人?高力士和李白有什么恩怨?
不懂我的愛
《長安十二時辰》中,驃騎大將軍郭利仕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宦官高力士。高力士被稱為“千古賢宦第一人”,一生對李隆基十分忠心,很多人好奇宦官為什么能被封將軍,這就跟唐朝官制有關(guān)了。高力士一生也非常不容易,他曾被武則天賞識,后來幫助李隆基平定韋后還有太平公主,從此得到重用。據(jù)說高力士和詩人李白還有一些過節(jié),他曾幫李白脫靴,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來了解看看吧。

一、二進皇宮
高力士本名馮元一,是唐初“世居南越,少有武略”的越國公馮盎的曾孫。幼年時,其父播州刺史馮君衡被誣陷處死并查抄全部家產(chǎn),家人籍沒為奴,生母麥氏被遣回原籍,馮元一被送往嶺南李世民之孫李千里府中為奴。李千里為討崇信佛教的武則天的歡心,把馮元一與另一個男孩閹割后,分別取名力士和金剛(佛教中護法神名)送入皇宮。
力士出身高官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對禮儀進退極為嫻熟,且眉清目秀、衣著得體,在小宦官中鶴立雞群。武則天很欣賞他的“黠惠(狡黠聰慧)”,令其常侍身旁。后來,因為一點兒小小過錯,力士被武則天痛打一頓逐出皇宮。
力士舉目無親,凍餒交迫,幾乎凍斃街頭。武三思府中的宦官高延福見其可憐,收為養(yǎng)子。高力士為感激救命之恩,從此改姓為高,并隨義父到武三思府第打工。武三思很欣賞他的才能,多次在姑媽面前為其美言,所以“歲余,則天復召入禁中?!?/p>
成年后的高力士不僅長到“六尺五寸(約今195厘米左右)”,而且經(jīng)過生死磨難,言行舉止更加“謹密”。他得以進入宮廷習藝館接受系統(tǒng)良好的教育,經(jīng)過數(shù)年學習,不僅成績優(yōu)秀,還脫穎而出“掌教習宮人書算眾藝”的宮教博士。他不僅能識文斷字,還能處理一般政務(wù),所以在內(nèi)宮穩(wěn)穩(wěn)扎下根基。

二、兩平內(nèi)亂
武則天迎立第三子李顯為太子后,皇孫李隆基也得以擔任閑官。高力士慧眼識珠,認定李隆基是潛力股,于是“傾心奉之,接以恩顧。”李隆基也正需要在深宮安插高力士這樣有膽有識的眼線,二人一拍即合,從此結(jié)成生死相依的政治聯(lián)盟。
“神龍政變”后,武則天被迫退位,讓位于唐中宗李顯。韋皇后母女合謀毒殺了唐中宗,企圖復制婆婆武則天稱帝奇跡。李隆基聯(lián)合姑媽太平公主,與高力士里應外合發(fā)動政變,平定“韋氏之亂”,擁立父親李旦為唐睿宗,自己順理成章“升儲位”為皇太子。高力士從此在東宮“日侍左右?!?/p>
太平公主自恃擁立唐睿宗有功,經(jīng)常干預政事,飛揚跋扈,千方百計欲發(fā)動軍事政變奪權(quán)。李隆基先發(fā)制人,將太平公主及其勢力一網(wǎng)打盡。在這場史稱“先天政變”的事件中,高力士不僅仍與李隆基內(nèi)外配合,還親自率部沖鋒陷陣,誅殺參與政變的岑羲和蕭至忠兩名宰相。
李隆基變身唐玄宗后,高力士憑“預誅蕭、岑等功”青云直上,成為唐玄宗最寵信的心腹。他憑借耿耿忠心和文武全才,獲得唐玄宗的無條件信任。先后被唐玄宗加封為“冠軍大將軍、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進封渤??すF咻d,加驃騎大將軍”。

三、文武全才
高力士憑借豐富的處理政務(wù)能力,替唐玄宗承擔了所有瑣事。唐玄宗詔令“每四方進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由高力士決定哪些表章才能讓皇帝御覽。高力士甚至擁有大事皇上定、“小事便決之”的特權(quán)。而他處理的所有小事,從未出現(xiàn)過差錯。所以唐玄宗??洫劊骸傲κ慨斏?,我寢則穩(wěn)?!辈斆嬗H切稱呼其為“高將軍”?;侍右姷礁吡κ?,低眉順目稱其二哥,“諸王公主皆呼‘阿翁’”,駙馬輩呼為‘爺’”。高力士儼然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第一人。
高力士的武藝也非同尋常。他曾在隨唐玄宗閱兵時露過一回絕技:當時,閱兵場上空突然出現(xiàn)兩只大雕,直撲地上覓食的馬鹿。唐玄宗令武將們將二雕射落。神箭手們使勁渾身解數(shù),都沒有射中。高力士一時技癢,要過強弓硬弩,拈弓搭箭瞄準。此時二雕已飽受驚嚇,振翅欲飛。高力士“控弦而滿月忽開”,一箭射落雙雕。受閱部隊“呼萬歲以動天”,唐玄宗樂得合不攏嘴,對他大加贊賞。
高力士處在這個呼風喚雨的高位上,完全可以隨心所欲、任人唯親,甚至把持朝政,結(jié)黨營私,架空皇帝,唯吾獨尊。但高力士對權(quán)力似乎毫無興趣,他唯一的心愿,就是殫精竭慮為唐玄宗保駕護航。他對唐玄宗的忠誠和規(guī)諫,令后人刮目相看,嘖嘖稱奇。

四、忠心輔政
唐玄宗的長子早逝,次子李瑛又遭武惠妃等人構(gòu)陷被賜死。正受恩寵的武惠妃與宰相李林甫等人力挺唐玄宗第18子壽王李瑁為太子,唐玄宗則更屬意人到中年的第三子李亨,因此始終“意未決”,悶悶不樂,經(jīng)常面對滿桌珍饈美味毫無胃口。
高力士對此心知肚明,故意問:“陛下莫非嫌棄菜肴不夠豐盛?”唐玄宗長嘆:“您算是我家老臣,應該揣度得出朕為何如此?”高力士答:“不就是為儲君未定一事嗎?臣認為,以情以理都應推崇年長者(即李亨)為太子,誰敢來爭?”唐玄宗豁然開朗:“您說得對!”高力士一句話,使“儲位遂定?!崩盍指Χ啻蜗敫淖冞@個既成事實?!靶姨尤市⒅旍o”,高力士又針鋒相對“常保護于上前,故林甫始終不能間也。”
天寶年,邊廷諸將擁兵自重,爭權(quán)奪利,虛冒戰(zhàn)功。唐玄宗被這些虛假戰(zhàn)功蒙蔽了眼睛,對高力士說:“朕年級大了,想把朝廷中一些細小的政務(wù)托付宰相處理,邊疆防務(wù)全部交給各節(jié)度使自行處理,豈不是很輕松?”高力士旁敲側(cè)擊回答:“臣曾到相關(guān)部門巡查,親眼看見有奏章聲稱云南始終不安寧,朝廷大軍屢遭敗績,邊廷堪憂。而北方各節(jié)度使的隊伍‘悍且強’,萬一有人圖謀不軌,‘陛下何以制之?臣恐禍成不可禁!’”《新唐書》中直言不諱道,高力士這番話“其指蓋謂祿山?!碧菩趨s對安祿山信任有加,對高力士的弦外之音不以為然。
安史之亂爆發(fā)前一年的一天,大雨傾盆,雨聲嘈雜。唐玄宗四顧“左右無人”,推心置腹對高力士說:“上天正在降災,您有什么心里話請說吧!”高力士直言不諱道:“自從陛下不聽微臣勸諫,把權(quán)力下放給宰相(楊國忠)以來,大唐的法令如同虛設(shè),政令不暢,陰陽失度,民怨沸鼎。長此以往,天下何時才能恢復平安?臣一直緘口不言,就是因為時機未到?,F(xiàn)在陛下垂問,臣才敢冒死進言!”唐玄宗聽完他的肺腑之言,雖然有所觸動,卻依然“不答?!?/p>

唐玄宗晚年,沉浸在楊貴妃的溫柔鄉(xiāng)里,不愿視察東都(洛陽),導致京師長安漕運供給不足,人心動搖。宰相李林甫與牛仙客趁機謀劃,實施“賦粟助漕(增加京畿近道粟賦),及用和糴法(政府在豐收年份或產(chǎn)糧區(qū)低價收購糧食,以避免歉收時出現(xiàn)饑荒)”來充實京師。這種揠苗助長的方法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數(shù)年后,京畿積蓄殷富,一副國富民安的美景。唐玄宗被國富民強的虛假盛世迷惑,逐漸產(chǎn)生隱退心理。
一天,唐玄宗在大同殿津津有味吃完齋飯后,問在旁侍奉的高力士:“我足不出長安城已將十年,現(xiàn)在天下太平,朕打算好好修煉修道練氣之術(shù),‘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
高力士恭敬回答:“天子順時而動,這是古代的定制。稅收應該有常規(guī),天下百姓才不會感到負擔。但是,目前兩位宰相施行的方法,很像是殺雞取卵,純粹是表面繁榮。萬歲如果隱退,臣擔心國家儲備支撐不到一個月;況且,軍國大權(quán)本是帝王的根本,豈可輕易讓給他人!萬一失控,豈非噬臍莫及?請陛下三思!”
唐玄宗沒想到高力士竟然與自己唱反調(diào),臉色一沉,很是不爽。高力士見忠言逆耳,只得馬上磕頭謝罪:“臣內(nèi)心疏狂輕率,語多放肆,罪該萬死!”唐玄宗不再追究,“為置酒,左右呼萬歲?!?/p>
高力士知恩圖報,始終沒有忘記危難時收留他的養(yǎng)父高延福夫妻,一直按定分供奉他們。后來,高力士的生母麥氏被從民間找到送往長安,高力士將生母和義母一起奉養(yǎng),被傳為佳話。高延福和麥氏辭世后,高力士懇請?zhí)菩诜謩e追贈他們?yōu)閺V州大都督及越國夫人封號。
高力士始終保持著“謹慎無大過”的行事風格。他心思縝密,待人和藹,使“人悅之”。甚至,他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鬧別扭時從中解死扣的人。因此,唐玄宗自始至終對他言聽計從,信任有加。

五、屈尊脫靴
高力士為李白脫靴的橋段,來自唐朝李浚編纂的記錄公卿帝王逸聞軼事的雜史《松窗雜錄》和李肇的《唐國史補》中的“李白脫靴事”。兩個故事大同小異:李白才情卓絕,不畏權(quán)勢,酒醉后“引足令高力士脫靴”,高力士忍氣吞聲照辦。于是由此留下“力士脫靴”的成語,形容文人任性飲酒,不畏權(quán)貴。
唐志怪小說家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也有類似記載:唐玄宗見到“神氣高朗,軒軒然若霞舉”的風采照人的李白后,“不覺忘萬乘之尊”,令人給李白脫靴。李白伸出臭腳“與高力士曰:‘去靴!’”高力士迫于無奈,只得捏著鼻子為其脫靴。
脫靴橋段,顯然是后人為將李白塑造成不畏權(quán)貴一身傲骨的天才詩人而故意丑化高力士。小說家們還添油加醋寫道:高力士為報脫靴之辱,故意曲解李白贊美楊貴妃美貌的詩句,進讒言說他故意將楊貴妃比作惑媚君王禍國殃民的漢代趙飛燕,使得楊貴妃懷恨在心,屢次阻撓唐玄宗授予李白官職。壯志難酬的李白因得罪楊貴妃和高力士,被他們聯(lián)手封殺,無奈離開長安漂流江湖。
小說家言,不足為信。李白被舉薦入京師時,唐玄宗的確敬慕其文才,親切接見李白時甚至“降輦步迎”、“御手和羹,德音褒美”,禮賢下士。但是,在唐玄宗眼中,李白只是“多陪侍從之游”的御用詞作家。
而李白自己也不知天高地厚,天天上班時間喝酒,經(jīng)常醉得不省人事。一次,唐玄宗在龍舟上玩兒得高興,召其作詞,見他醉得無法上船,“仍命高將軍扶以登舟”,于是,高力士攙扶李白登舟逐漸演變成為其脫靴。
唐玄宗雖“甚愛其才”,但考慮到李白隨時一身酒氣東倒西歪出入皇宮,一是有損政府官員形象,二來擔心他酒后在外面滿嘴跑火車,泄露皇宮內(nèi)情招致后患,思前想后,忍痛“惜而遂之?!?/p>
可見,權(quán)傾朝野的高力士與志大才疏的李白毫無利益沖突。高力士很清楚,李白只是唐玄宗茶余飯后解悶的弄臣,對自己根本構(gòu)不成任何威脅。所以,以高力士情商之高,毫無理由忌妒李白才情,更沒有必要堵死李白的晉升之路。
簡而言之,高力士為李白脫靴,純屬文人們的意霪而已!

六、生死相從
公元755年12月,安祿山和史思明這兩顆定時炸彈爆炸,安史之亂爆發(fā)。長安失陷后,高力士見證了“馬嵬之變”,再隨唐玄宗“從幸成都?!碧永詈嗉次粸樘菩诤?,遙尊遠在西蜀的唐玄宗為太上皇。
唐玄宗“聞肅宗即位”,心中百味雜陳,表面卻笑逐顏開:“‘吾兒應天順人’做了皇帝,對我還如此孝順,我還有什么可擔憂的!”高力士卻直言勸諫:“陛下,兩京失守尚未收復,天下百姓因戰(zhàn)亂流離失所,河南河北戰(zhàn)火紛飛,天下人無不因此痛心疾首。您卻認為沒有什么可以擔憂的,臣實在不敢茍同!”唐玄宗自知失言,默默無語。
安史之亂被平定后,唐肅宗恭迎太上皇一行回到長安。有道是“掉毛的鳳凰不如雞”,失去權(quán)力的太上皇回京后,被安排在興慶宮(唐玄宗做藩王時的府邸)閑居。唐肅宗深恐慣于發(fā)動政變的太上皇勾結(jié)舊臣復位,所以默許奸相李輔國對太上皇采取各種限制措施。
一天,久雨初晴,太上皇心情大好,登上勤政樓俯視長安。樓下過往的行人看見太上皇,激動得淚流滿面高呼萬歲。李輔國得知后密奏唐肅宗,唐肅宗因病魔纏身,未加追究;不久,太上皇又在長慶樓親切接見妹妹持盈公主。兄妹經(jīng)過生死離別,見面時感慨萬千。李輔國再次密奏太上皇等人“有異謀”,唐肅宗依然不置可否。李輔國趁唐肅宗病重,竟然假傳圣旨,強令太上皇從興慶宮遷往西內(nèi)(太極宮)。
高力士“為李輔國所誣,除籍,長流巫州?!迸R行前,高力士哀求李輔國最后看一眼太上皇:“臣當死已久,天子哀憐至今日,愿一見陛下顏色,死不恨?!痹獾嚼钶o國拒絕,含恨離開京師。
762年3月,高力士遇大赦回歸京城,途中驚聞太上皇已經(jīng)駕崩的噩耗。他痛徹心扉,感到生命的支柱已經(jīng)坍塌,生無所戀,于是“北望號慟,嘔血而卒”,終年79歲。
同時代的張少悌高度評價大權(quán)在握時的高力士:“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驕,順而不諛,諫而不犯?!泵鞒膶W家李贄也言簡意賅定性:“高力士真忠臣也!”
宦官,素來是險惡陰毒、心理扭曲、喪盡天良的綜合形象。高力士卻被后人稱為“千古賢宦第一人”,如巫州野外散發(fā)著清香且“氣味終不改”的薺菜,的確稱得上是宦官行列中的一股清流、一朵奇葩!
【作者簡介】許云輝,男,1984年畢業(yè)于云南師范大學中文系,現(xiàn)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團高級講師。曾出版專著兩部,在省級以上文學刊物發(fā)表文章六十余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