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為何稱阿拉伯人為“大食”?原因很可笑 出現(xiàn)了誤會
揂窩嘸酒
我國歷史上的唐朝是當時世界上一個非常強大的王朝,可以說是最強大的。這種強大不僅僅是在屋里與人口上,而卻還包括了文化等多個方面,對在周圍的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唐朝的同一時期,歐洲最強的便是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的形成是有著特殊歷史背景的。早在6世界后半頁開始,由于埃及的混亂再加上拜占庭與波斯之間的常年戰(zhàn)爭,使得原先的波斯灣-紅海-尼羅河的商路無法通行,商人們改走更為安全的,通過阿拉伯半島的陸路。因此,地處商路中段的商業(yè)城市麥加變得繁榮起來。
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開始奉真主之命傳播伊斯蘭教。630年初,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大軍兵臨麥加城下,雙方締結《侯德比耶和約》,兵不血刃下降服了麥加城,居民更主動接受伊斯蘭教。
隨后,阿拉伯半島遠近的各個部落紛紛遣派使者往麥地那表示歸順,少數(shù)對抗者遭到鎮(zhèn)壓。自此,阿拉伯半島上的各部落民眾開始以伊斯蘭教為核心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阿拉伯穆斯林國家。
阿拉伯帝國建立之后,有著626年的國祚,主要有四大哈里發(fā)時期(632年-661年)和倭馬亞王朝(661年-750年)、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兩個世襲王朝。
強盛的時候,東起印度河及蔥嶺,西抵大西洋沿岸,北達高加索山脈、里海以及法國南部,南至阿拉伯海與撒哈拉沙漠,國土面積達134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歷史上東西方跨度最長的帝國之一,亦是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之后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阿拉伯帝國和唐帝國是當時世界上的兩大帝國,為了趕上唐朝,爭奪世界土地,阿拉伯帝國集中全國之力發(fā)展軍事水平。但是,由于重視軍事而忽視經(jīng)濟發(fā)展,導致農(nóng)業(yè)發(fā)展落后,內(nèi)部農(nóng)民起義不斷。怛羅斯之戰(zhàn)后,阿拉伯帝國無力東進。1258年,阿拔斯首都巴格達被大蒙古國的西征統(tǒng)帥旭烈兀攻陷,阿拉伯帝國滅亡。
對于阿拉伯帝國的名稱,西歐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而中國的唐朝則稱呼他為“大食”。這是為什么呢?
根據(jù)資料記載,阿拉伯帝國有一支部落離波斯王國很近,這支部落用波斯語翻譯過來就是大食(Tay)的意思。所以,波斯人喜歡用這個部落的名稱來代指整個阿拉伯民族。中國人通過波斯人口中得知阿拉伯人,因此使用大食一詞稱呼阿拉伯人。早自7世紀中葉起,唐代文獻已將阿拉伯人稱為大食,遼宋時期文獻中的大食一般仍指阿拉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