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是一個怎樣的人?陳子昂一腔熱血卻報國無門
蘩花渃幕
陳子昂是唐朝著名文學家,不過他的成就不僅僅體現(xiàn)在他的詩文作品上,唐詩能從封閉走向開放,陳子昂算是最早的發(fā)起人,所以他在唐代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但陳子昂生平經(jīng)歷卻充斥著不公,他有著一腔熱血卻報國無門,最后被奸臣迫害,冤死獄中。讀陳子昂的詩能感覺到一種無形的力量,讓人變得充滿熱情,這可不是誰都能達到的境界。陳子昂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我們大家都應(yīng)該試著去認識他。
一、陳子昂長安摔琴
話說公元682年,繁華的大唐京都長安街頭,一個倜儻的青年走在街上,兩次的科舉落榜,令他有點郁悶,內(nèi)心有種不平加不服。
這個青年是陳子昂,四川梓州射洪縣(今四川遂寧市射洪縣)人,字伯玉,家庭比較富有,自小任俠尚武,到了十七、八歲時“尚不知書”,幾乎就是一個“小混混”,好爭強斗狠,有一次在街頭斗毆打傷了人,差點入獄,讓他猛然醒悟,開始發(fā)憤讀書。
天資聰明的陳子昂,三年時光便學貫百家。
唐高宗調(diào)露元年(公元679年),自負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的陳子昂,告別家中父母,出蜀地,過三峽,北上帝都長安,進入國子監(jiān)學習。轉(zhuǎn)年參加科舉考試,不幸落榜。
他沒有放棄,又刻苦研讀,又一次名落孫山,這令他內(nèi)心十分壓抑與不服,便到長安的街上散散風。
陳子昂并沒有目的地走著,猛抬頭,見前面圍了好些人,不知干什么,他擠過來一望,原來是一個賣胡琴的,琴制作十分精良,只所以圍觀的人多,是緣于這琴要價一百萬,人們好奇,紛紛議論,不泛豪紳(有錢有勢的人),卻沒有一個人買,認為這琴的要價實在太離譜,究竟什么材質(zhì)所作?到底音色如何?昂貴在什么地方?并且因要價離譜,一傳十,十傳百,更是吸引了豪門大族的公子哥們,來見識一下這“名貴”的胡琴。
陳子昂仿佛被什么觸動了神經(jīng),覺得一件事物的內(nèi)在價值能否被人認可,這關(guān)注度很重要(廣而告之,這炒作很重要呀)??v使這琴真的沒那么昂貴,起碼引起轟動效果。聯(lián)想到自己空有滿腹才華,兩番落榜,默默無聞少人識,遠遠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期望值與知名度,胸間抱負,筆下詩文,時人不知呀。
陳子昂是一個自負又自信的人,人們不認識他,不認可他無非就是缺少社會的注意。想到這里,他心里豁然開朗,分開里三層外三層圍觀的人,來到賣琴人面前,從他手中拿過那胡琴,好一番端詳,然后朗聲說:“這琴是天下難得的好琴,我要了?!?/p>
然而吩咐隨來的仆人立即取錢來,闊綽的不用砍價,這架勢了得,人群中立馬響起了一片驚呼(有錢就是任性)。
更有好事者紛紛上前向陳子昂尋問、請教這琴的奇妙之處,值在那里?能否給彈一曲聽聽?
陳子昂微微一笑(達到預(yù)期效果),對所有人說:如果大家想聽琴,那么,我明天將在我的住處備下酒肴,恭請諸位光臨,屆時,我將為大家彈上一曲,并且把地址告訴了大家,還拜托感興趣的諸位代為邀請社會各屆名流,一暏風采。
這消息很快在長安傳開。
次日,陳子昂的住處是車水馬龍,人潮涌動,大腕名流,豪門富紳,是駿馬高車而來,都想見識一下這把名貴的胡琴,更想看看這個買了天價琴的后生能彈出什么樣的曲子。
宴席開始,場面異常的火爆,當所有人都酒酣耳熱之際,陳子昂在眾人的注目下,捧出那把價值百萬的胡琴,慷慨激昂地說:“我陳子昂來到京城非一朝一夕,這幾年來,我的詩文百軸,可惜沒有機會拜識諸公,滿腹經(jīng)綸也是奔走無門,至今不為人知。演奏樂器的事情,只是低賤的樂工所為,我難道會把自己的精力放到這種事情上嗎?”說完,他舉起胡琴,當著眾人的面,摔破到地上。剎那,所有的人一片驚呼和嘆息。
陳子昂讓人抬出了兩張桌子,上面擺滿了他歷年所寫的文稿,贈與每一個到場的人。于是,陳子昂的名聲一下傳遍了京城長安(一壇好酒,讓人品來讓人嘗)。
人們讀了陳子昂的文章,感到他博學廣聞,文章的風格直追漢司馬相如、揚雄的氣勢,一掃南朝以來文壇上彌漫的柔弱綺麗之氣,公認他在改變唐代初期的文風上,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時為京兆府司功的王適讀了陳子昂的詩文,嘆為“海內(nèi)文宗”(知音很重要呀)。
二、壯志難酬留佳句
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陳子昂如愿進士及第,時逢唐高宗李治去世,陳子昂以“草莽臣”的身份上了《諫靈駕入京書》(高宗在洛陽駕崩,準備遷梓宮回長安),反對把高宗梓宮遷回長安。
武則天讀了,對其文意、文采大加贊賞,親自在金華殿召見陳子昂,時“子昂貌柔野,而占對慷慨”,令武則天歡喜,任命他為麟臺(即秘書省)正字,不久又升職為右拾遺,專門對皇帝進行規(guī)諫,陳子昂親沐皇恩,寫下“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的詩句。
陳子昂素懷“達則以公濟天下,窮則以大道理身”的志向,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屢屢出于公心而諫阻朝廷的錯誤決策,“每上疏言,詞旨切直”,不過這也讓他的仕途充滿坎坷。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剛從冤獄中被武則天赦免出獄的陳子昂,抱病隨建安王武攸宜出征討伐契丹人叛亂,以右拾遺在武攸宜帳下做參謀(武攸宜,武則天的侄子,一個什么都不行的公子哥)。
在漁陽(今天津薊縣),因武攸宜這個公子哥不懂打仗,“輕易無將略”,導(dǎo)致“前軍敗,舉軍震恐”。
陳子昂挺身請纓,愿率“萬人為前驅(qū)”出戰(zhàn)契丹兵馬,卻遭到武攸宜拒絕。
幾天后,陳子昂親眼目暏唐軍屢戰(zhàn)屢敗,便又一次請戰(zhàn),卻惹惱了武攸宜,將他貶為軍曹。
陳子昂一腔熱血,壯志難酬,“因登薊北樓,感昔樂生,燕昭之事”,寫下著名的《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又登幽州臺(今北京大興,幽州臺就是當年燕國燕昭王所筑的黃金臺,用于招賢納士),寫下感喟激昂,千古流芳的《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從這詩中可以體會到陳子昂不僅僅是發(fā)泄個體的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悲愴心情,更重要的是昭示了大我的愛國主義情懷與對社會、對國家的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
陳子昂看透了官場上的爾虞我詐,感嘆壯志難酬,遂辭職還鄉(xiāng)。
武則天長安二年(公元702年),在朝中擁有大權(quán)的武氏家族,一直對陳子昂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于是,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指使四川射洪縣縣令段簡,把陳子昂以“罪名”打入監(jiān)牢,一代大才慘死獄中,時年42歲。
半個世紀后,愛國大詩人杜甫懷著敬仰又惋惜之情寫詩稱頌道:“位下曷足傷,所貴者圣賢。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揚馬后,名與日月懸”,“終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
清代王夫之更是贊曰:“陳子昂以詩名于唐,非但文士之選也。使得明君以盡其才,駕馬周而頡頏姚崇,以為大臣可矣?!?/p>
惜哉,嘆哉,陳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