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為何不許子孫為自己掃墓?后來發(fā)現這才是老謀深算
有愛的年華
司馬懿很多人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他作為三國歷史上一個非常有名的歷史人物,可以說不僅是影響了當時的格局,也影響了后世非常深遠。而司馬懿當時所做出來的很多選擇,可能從當時的情況來看似乎讓人很不理解,但是如果以現在的角度來看的話,就會發(fā)現,他可真的稱得上是老謀深算了。比如,司馬懿曾經要求自己的子孫不要為自己掃墓,這個要求可以說是非常的奇怪了,畢竟掃墓都是人之常情,也是后世子孫表達自己一份孝心的時候,為什么司馬懿卻要說出這樣的要求呢?
1.司馬懿怎么死的
曹芳策命司馬懿為相國,封安平郡公,孫及兄子各一人為列侯,前后食邑五萬戶,封侯者十九人。司馬懿固辭相國、郡公之位不受。嘉平三年(251年)六月,司馬懿病重,而常常夢見賈逵、王凌對自己作怪。八月戊寅(251年9月7日),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當年九月庚申,司馬懿被葬于河陰首陽山,謚文貞,追封相國、郡公,司馬孚秉承他的遺愿,辭讓郡公和殊禮,遺命簡葬,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樹不墳,不設明器。謚號后改為文宣。但《三國志》和《晉書·文帝紀》均記載謚號為“宣文”,故多以后者為準。同年十一月,有司奏請將各位已故功臣的靈位置于魏太祖廟中,以配享祭祀,排位以生前擔任的官職大小為序。太傅司馬懿因位高爵顯,列為第一。
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受魏禪,給司馬懿上尊號為宣皇帝,稱其陵墓為高原陵,廟號高祖。
2.為什么司馬懿不讓子孫為自己掃墓
如果一定要選三國最老練的人,我們會有不同的答案,但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曹操。因為他一輩子都在謀劃,以至于絞盡腦汁頭痛而死。但即使他死了,他還是要計算。為了防止子孫后代挖他的墳墓,他下令人們建立可疑的墳墓。前后共有墓葬72座,分布區(qū)域也分散在各地??峙轮挥胁懿俨拍芟氤鲞@樣的毒計。
然而,這也說明曹操是自覺的。他知道他做了很多錯事。因此,他設置可疑墓穴的方式是從側面承認自己的錯誤。其實,仔細研究三國之后,不難發(fā)現司馬懿是個老奸巨猾的人,正因為如此,他才笑到最后,所以今天的故事與他有關。
今天我們不討論他是如何把諸葛亮拖死的,以及他是如何得到曹操世界的。今天,讓我們來談談為什么他立了一個遺囑,禁止他的子孫參觀他的墳墓
司馬懿在世時,在河南壽陽山為自己準備了一座陵墓——高原陵園。然而,與普通陵墓不同的是,他所建的陵墓沒有密封,也沒有陵墓。臨死前,他留下了一個奇怪的遺囑:“沒有墳墓,沒有樹”。司馬懿死后,他也穿著便衣,衣服下面沒有隨葬品,也不允許任何人隨葬。
這些跡象表明,司馬懿故意隱瞞陵墓位置。但事實上,司馬懿雖然奸詐,但他并不是一個大惡人,按照他當時的身份和地位,他不是那么低調,連合葬都不允許?事實上,這并不是唯一的事情。據李贄的記載,連后人都想去他們的墓前拜祭,他們的后人也這么做,他們從來沒有打掃過他們的墓。
不容易懷疑,如果穿便衣,不帶隨葬品,可以看作是一種低調、經濟的表現,那么,禁止子孫后代去陵墓拜祭,是非常違背禮儀的。這就是所謂的“悼念皇帝,增加祭祀和討論”。后人崇拜祖先是永恒的真理。
什么司馬懿這么害怕?他有什么難以訴說的嗎?《三國志》的一段話,也許能夠幫助我們找到答案?!肮媒忝门又m人者皆殺之?!彼裕抉R懿的“不立墳樹”,是因為當初做事太絕,害怕仇人掘墳鞭尸。
所以這才他“不墳不樹”如此低調的下葬,不讓后世祭拜的原因。隨著晉朝的滅亡,再也無人知曉其確切的位置。
3.司馬懿的相關爭議
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率軍第四次進攻魏國,司馬懿駐守長安,司馬懿進兵喻麋,對戰(zhàn)諸葛亮。至此,史書上對此后的作戰(zhàn)卻有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記載。
《晉書·宣帝紀》:亮聞大軍且至,乃自帥眾將芟上邽之麥。諸將皆懼,帝曰:“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
《資治通鑒》: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懿遇于上邽之東。懿斂軍依險,兵不得交,亮引還。懿后等尋亮至于鹵城。張郃曰:“彼遠來逆我,請戰(zhàn)不得,謂我利不在戰(zhàn),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進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軍食少,亦行去矣。”懿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zhàn)。賈栩、魏平數請戰(zhàn),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諸將咸請戰(zhàn)。夏,五月,辛巳,懿乃使張郃攻無當監(jiān)何平于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zhàn),魏兵大敗,漢人獲甲著三千,懿還保營。六月,亮以糧盡退軍。
《資治通鑒》此處記載取自裴注引用的《漢晉春秋》,該書以反曹魏、推崇蜀漢為正統記,《晉書》為唐太宗主持官修,觀其后記,反有警后世之意,更不可能美化司馬懿。
陳壽所著《三國志》諸葛亮、郭淮等人的傳里,關于太和五年(231年)的祁山之役,也沒提到過諸葛亮曾擊破郭淮搶糧成功等事。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建興九年(231年)春,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zhàn),射殺郃?!度龂尽の簳す磦鳌罚何迥?,蜀出鹵城。是時,隴右無谷,議欲關中大運,淮以威恩撫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輸調,軍食用足,轉揚武將軍。
然而考慮到蜀漢國力本身便弱小,滅亡時全國兵力也只不過十萬二千,若諸葛亮此次北伐真的遭受了被斬俘萬計這樣的重大損失,以街亭之失為鑒,某些蜀漢將領亦或諸葛亮本人理應被問責,然而史籍中卻沒有記載任何將領被問責。根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撤退的實質原因依舊是糧盡退軍而并非是因為遭受了何等重大損失?!度龂尽な駮ぶT葛亮傳》:建興九年(231年)春,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zhàn),射殺郃。
且根據《三國志·李嚴傳》的說法,諸葛亮之所以糧盡退軍,這其中還有李嚴運糧不繼的原因在內?!度龂尽な駮だ顕纻鳌罚壕拍甏?,亮軍祁山,平(此時李嚴已改名為李平)催督運事。秋夏之際,值天霖雨,運糧不繼,平遣參軍狐忠、督軍陳藩喻指,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120]陳壽的《三國志》乃西晉時期編著,亦存在為司馬懿隱瞞敗績的可能性,此等春秋筆法,不可盡數。因此此戰(zhàn)究竟是司馬懿擊敗蜀軍,斬俘萬計,還是蜀軍曾在鹵城擊敗過司馬懿,眾說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