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上的宗室爵位等級是怎樣的?有哪些種類?
心比人美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歷史淵源流暢,清朝最后的滅亡也就意味著中國的封建社會正式結束了,當然了,其實,說到清朝,小編覺得清朝的等級制度還是非常的森嚴的,清查的皇帝也有很多,最開始的清拆還是比較的繁榮,特別是雍正乾隆期間,不過,到了晚期便不行了,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清朝歷上的宗室爵位等級是怎樣的?有哪些種類?
大清爵位分為三個系統(tǒng):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晉朝的宗王官于京師的制度。
清代對宗室沒有實行封藩建國,強調“一統(tǒng)”天下,但同時對皇子和軍功都實行封爵制,從分封親王至奉國將軍分為14等。有功封、恩封、考封之別。功封是有特殊功勛的被封為親王,人數(shù)極少,可以世襲罔替;恩封是國有大慶時對一些宗室的升等加封;考封是按世系依次降等,以至降為不入等級的“閑散宗室”,與老百姓沒有什么差別。因此,清代宗室的繁衍速度和數(shù)量都較明代較少,高級宗爵數(shù)量一直受到限制,擁有親王、郡王銜的較少。據(jù)統(tǒng)計,清初開國只有8名世襲親王即睿親王、禮親王、鄭親王、豫親王、肅親王、莊親王、順承郡王、克勤郡王等所謂“鐵帽子王”。后又增加恭親王,怡親王、醇親王、慶親王。由于清代的這些制度,宗室沒有造成對皇權多大威脅,在這方面,清朝的政策是很成功的。
清朝宗室爵位分:和碩親王、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zhèn)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一等鎮(zhèn)國將軍、一等鎮(zhèn)國將軍、二等鎮(zhèn)國將軍、三等鎮(zhèn)國將軍、一等輔國將軍、二等輔國將軍、三等鎮(zhèn)國將軍、一等奉國將軍、二等奉國將軍、三等鎮(zhèn)國將軍、奉恩將軍。筆親王至公均為超品,鎮(zhèn)國將軍為正一品,輔國將軍為正二品,奉國將軍為正三品,奉恩將軍為正四品。
宗室人員可以通過功封、恩封、襲封和考封等四種途徑取得這些爵位。如在清初開國的“軍功勛舊諸王”,有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和碩承澤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順承郡王勒克德渾等8人,被稱做“八大鐵帽子王”。他們有用兵權、議政權和旗主權,而且“世襲罔替”,其后代總有一嫡子原爵襲封。如果因故不能襲封,還準其旁支子孫襲封原爵??滴跚捌?,軍功勛舊諸王的勢力,由于主客觀各方面的原因已經削弱;皇權日益加強。雍正皇帝曾因其弟允祥“公忠體國”,封他為和碩怡親王,世襲罔替?;适医б蜃娑鞫梅饩舴Q為“恩封”。清制規(guī)定,凡皇子年滿15年,則由宗人府奏請皇帝封爵。如果奉旨“暫停封授”,則隔五年再行奏請。于是,皇子照例均可獲得封爵。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的宗室貴族,每代都有一嫡子可承襲規(guī)定的爵位,這叫做“襲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