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李秀成沒有被凌遲?
溫涼少女
說到凌遲處死這樣的刑罰想必大家也是非常的清楚的,簡直就是可怕到極致,殘忍到變態(tài)啊,所以能不凌遲處死當然就是不凌遲處死了,但是如果要讓你受到這樣的處罰,那么你會發(fā)現就跑不了啊,但是歷史上有一位這樣的人叫李秀成,他是太平天國的將領,但是最后還是被曾國藩給打敗了,本來他是要被凌遲處死的,但是最后卻躲過這一劫,換成了砍頭,那么這到底是為什么啊?下面就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揭秘看看吧!
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22日,李秀成在方山被俘。6天后,曾國藩自安慶坐小火輪來到天京。當晚7時許,他提審了李秀成。因為事務繁忙,兼之還沒有吃晚飯,曾國藩匆匆詢問數語,便命人把李秀成押了下去。
這種審問如蜻蜓點水,顯而易見是問不出什么的。于是,曾國藩命李秀成寫一份詳細的自述。對于曾國藩來說,他是把李秀成當作太平天國活體《十萬個為什么》了。所以,曾國藩開了一個單子,重點問了一些自己關心的問題。
然而,看罷這份問卷,不知是否有人會感到奇怪?按說,幼天王的下落不是時下最要緊的問題嗎?然而,曾國藩首先問的卻是一個死去多年的人物,秦日綱。有關秦日綱的問題還十分八卦,曾國藩關心的是秦日綱是否姓孫。秦日綱姓不姓孫能抓住幼天王?接下來,曾國藩又信馬由韁問了幾個死去的,卻在早年與自己打過交道的對手,才終于回到現實,問到了幼天王的下落。
從這份問卷探究曾國藩的心理,不難看出他的老年人心態(tài)。只有老人才會沉湎于過往。所以說,外號“剃頭”的曾國藩陷入了回憶,內心深處其實是柔軟的。這是他沒有對李秀成使用凌遲之刑的基礎。
然后,我們再來看一看李秀成。
其實,比較一下李秀成和曾國藩如何面對危難,就會發(fā)現二人真不啻天淵之別。
眾所周知,曾國藩的人生共遭遇過三大危難:一為靖港,二為湖口,三為祁門。因為哪一次都與自殺聯系在一起。當然,他哪一次也沒死成。
然而,小編仔細盤點了一下,卻發(fā)現曾國藩的三次危難還真沒炒作的那么危急。
一、靖港
靖港戰(zhàn)敗,曾國藩忙不迭跳水,而此時的湘軍主力由塔齊布率領,正與太平軍在距離靖港不遠的湘潭大戰(zhàn)。還不知道鹿死誰手,就搞出這么一出自殺的大烏龍。曾國藩面對危難,心態(tài)還真是脆弱。
二、湖口
如果說靖港一跳是曾國藩初出茅廬,心態(tài)不平穩(wěn)有情可原,我們再來看一看湖口一戰(zhàn)。
曾國藩帶領水陸大軍兵進九江湖口,誰知,他的水師先是被分為了內江和外湖兩半,后來座船又被太平軍夜襲奪走。危急時刻,曾國藩當眾嚷嚷著要跳水。從人急忙攔下,把他送入陸軍羅澤南營中。在羅澤南面前,曾國藩又喊叫著要借一匹馬,騎著馬沖向太平軍,殺身成仁。
曾國藩真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嗎?那是遠遠談不上。首先,在湖口一戰(zhàn)中,太平軍只打敗了湘軍水師,陸軍并未受損。其次,太平軍的確分割了湘軍水師,也挫敗了湘軍水師,但要說消滅湘軍水師,那是遠遠談不上。后來,湘軍水師就像一條被斬成兩段的毒蛇,各自長出了頭與尾。內湖水師和外江水師分別分別由彭玉麟和楊岳斌統(tǒng)領,混得風生水起。
作為千軍萬馬的大帥,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軍心士氣,講究的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從晚清至今,很多人談到曾國藩的黑點,都不免批評他有些虛偽。但這樣一個虛偽的人,面對失敗和挫折大呼小叫鬧著自殺,而不是虛偽地故作鎮(zhèn)靜。那只有一個原因——曾國藩脆弱的內心是真的hold不住了。
行文至此,小編搖頭嘆息,脆弱啊,脆弱,你的名字就叫做曾文正。
當然,在蕓蕓眾生中,比曾國藩還脆弱的那是多的是,但身為大帥這么脆弱的,也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了。
三、祁門
最后,咱們再來看一看曾國藩的祁門危機。
說到太平天國史上的祁門,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聯想到李秀成放過祁門不打,從此饒了曾國藩一條小命。盡管如此,曾國藩還是寫下了遺書,準備坦然赴死。
其實,曾國藩身在祁門之時,共有劉官芳、李世賢、李秀成、黃文金(排名分先后)四路人馬不同程度地逼近過祁門。李秀成可以放過曾國藩,難道其他人不約而同對文正公心存好感,因此放水嗎?當然不是,根本原因是曾國藩以祁門為中心,在皖南戰(zhàn)場上布下了由左宗棠、鮑超、張運蘭等人統(tǒng)帥的兩萬人馬,太平軍打不下祁門而已。
小編想說,有這么多人保護,寫個p遺書作秀啊?
因此,碰到危機,曾國藩的解決方法無非一種:那就是大不了一死唄。哪怕作秀,也是作擺個好看的pose英勇自盡這種秀。然而,身為主帥碰到事兒就死,誰還繼續(xù)干革命工作啊?
比較起來,李秀成的心態(tài)就強大的多。二破江南大營之前,天京城差點陷落,李秀成奇襲杭州,完成了起死回生的逆轉。之后,他攻下蘇杭,在中國最富庶之地建立的蘇福省,達到了人生的巔峰。不久,李秀成把這一切輸了個干干凈凈。在人生大起大落之后,李秀成回到天京,在馬上就要兵敗身死的絕境,照樣該干嘛干嘛想著如何守城。即使兵敗被俘,他也不是考慮怎么好看的去死,而是忙得不亦樂乎。李秀成趁著自己還活著,不顧胳膊上的傷痛,以每天幾千字的速度趕寫自述,企圖勸服曾國藩跟自己一起舉兵造反。
面對危機,曾國藩想到的是死,李秀成想到的卻是如何化解。這種心態(tài),是曾國藩不具備的。正是面對死亡時,李秀成的所作所為,最終贏得了敵人的尊敬。
趙烈文作為曾國藩的秘書,曾經記錄下曾國藩對李秀成真實的態(tài)度,那就是“甚憐惜之?!辈皇且话愕膽z惜,而是“甚”。如果李秀成寫自述只是為了求對方饒了自己一條小命,曾國藩會對他如此看待嗎?
曾國藩從41歲開始平定太平天國,直至12年后的1864年,他已經是一位53歲的老人。我們知道,他還能再活8年。對于曾國藩來說,攻克天京是他人生事業(yè)的最高峰,卻也是下降和衰退的開始。
其實,曾國藩到南京的第二天,就在給兒子曾紀澤的信中透露,打算殺掉李秀成的。然而,此時此刻,眼前的李秀成對于曾國藩來說,已經不再單純是一個人,而是象征著他與之征戰(zhàn)了12年的太平天國。
面對對手,曾國藩自然毫不留情,但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讓自己的對手體面的離開這個塵世。畢竟,尊重對手,也等于尊重自己。
其實,晚清一直都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并未經歷后世革命的洗禮,李秀成是砍頭還是凌遲并不值得上綱上線。只要曾國藩不造反,朝廷即使知道,也不會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