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常山是現(xiàn)在的什么地方?趙子龍真是石家莊人么?
這不是分囄
“常山趙子龍”原本是一句非常有氣勢的話,不過三國時期的常山究竟是現(xiàn)在的什么地方呢?有人說是河北的石家莊,感覺這個氣勢一下子就弱了很多。"石家莊張子龍...“感覺喊出來對敵人一點威懾力都沒有,那常山究竟是不是石家莊呢?今天就來為大家揭開這個謎題。其實在三國那個年代,大多數(shù)地名已經(jīng)不是現(xiàn)在的叫法了,而且當(dāng)時的州要比現(xiàn)在的好幾個省都要大,所以想要知道常州最確切的位置,還是需要花費一定功夫的。

《三國演義》里的牛人,自報名號時,喜歡“籍貫+姓字”的格式。比如張飛喝斷當(dāng)陽橋,會說“我乃燕人張翼德也!”張飛的四弟趙云出場,也會大喊一聲:我乃常山趙子龍也!
趙子龍幾乎是和常山捆綁式出現(xiàn)在歷史舞臺的。常山在哪,又擁有怎么樣與眾不同的歷史呢?
秦朝時,常山屬巨鹿郡,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大破秦軍封神的地方。西漢初年,分巨鹿郡之一部,設(shè)恒山郡。可是,漢文帝劉恒繼位后,恒山郡名就犯了圣諱。恒者,常也,就更名為常山郡。常山郡很大,西鄰巍巍太行,北至北岳恒山,南到內(nèi)丘,東起趙縣。不過,此時的常山郡治所并不在真定,而在石家莊以南的元氏縣(今元氏縣西北)。
常山郡在秦末漢初出一個大名人——趙佗,趙佗就是真定人。趙佗在嶺南建立了南越國,還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活了足足104歲,在位68年,比乾隆(含4年太上皇)還多4年。越南亂認(rèn)祖宗,說南越國是他們的祖先,卻無法面對趙佗是常山真定人的事實。
常山郡在東漢初年又出了一次大名,光武帝劉秀即位建立東漢的地方,就在常山郡東南端的鄗城。劉秀即位后,升為高邑縣,還成了冀州刺史的治所(省會)。
因劉秀的原因,常山郡又升了一格,成為常山國,有王封在此。“國”和郡同級,但因為有宗王的存在,級別又略高于郡。常山國的治所還在元氏,國內(nèi)轄有一個著名的縣——真定,趙云就是常山真定人。

趙云為什么不自稱真定趙子龍呢?常山是郡(國),叫出去大氣。如果名號前加個縣名,就顯得不那么大氣。就比如公司名前加中國二字,比加省名、市名、縣名、鄉(xiāng)鎮(zhèn)名更大氣一些。
趙云就不用多做介紹了,堪稱家喻戶曉。不過因為趙云太帥,被韓國盯上了,弄出一堆“證據(jù)”,說趙云是韓國人。趙云若活過來,會一臉懵圈的問:我是韓國人?張良那個韓國?
趙云是蜀漢大將,已無可能再回被死敵曹魏控制的故鄉(xiāng)。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常山郡的治所從元氏遷到趙云的出生地真定。五胡十六國,常山郡是北方大郡,北有中山,南近鄴都,西鄰太行,戰(zhàn)略地位非常突出。著名的井徑口,就在常山郡內(nèi)。

常山郡的設(shè)置一直延續(xù)到北魏。北魏初年,把常山郡治所遷到真定以東的蒿城附近。北齊時,常山郡正好卡在北齊兩大都城晉陽和鄴都之前,是兩都之間的要塞。北齊第三位皇帝高演,即位前就封為常山王。高演就是利用常山王的身份,殺掉侄子高殷即位的,但兩年后也掛了。
北周干掉北齊后,曾在真定設(shè)置了省級但實際上是地級市的恒州。從此,恒州的建置固定了下來,唐朝安史之亂后,朝廷在真定設(shè)置了著名的成德軍節(jié)度使,州名不變。但從唐穆宗李恒繼位后,恒州更名為鎮(zhèn)州。無他,避諱耳。
唐末五代,成德軍的戰(zhàn)略地位進(jìn)一步突出,王镕割據(jù)成德軍,在真定自稱趙王。真定北有燕王劉守光、南有梁朝朱溫,西有晉王李存勖,是三方爭奪的焦點。朱溫耍盡花招想拿下成德軍,始終沒有得逞。王镕最終投靠晉王李存勖,成為李存勖滅梁的有利助推。

李存勖滅梁的那一年,公元923年,下詔升鎮(zhèn)州為北都。但北都存在時間極短,沒多久就撤了,還稱鎮(zhèn)州成德軍,不過這也說明鎮(zhèn)州在當(dāng)時的地位。又過了9年,公元932年,唐明宗李嗣源給鎮(zhèn)州升了一級,稱真定府。要知道在北宋時,“府”都不多,堪稱相當(dāng)于副省級城市。唐末五代的府更是少之又少,可見真定府的地位有多高。
真定一會是府,一會又是中京(遼太宗耶律德光入汴時設(shè)),一會又恢復(fù)為鎮(zhèn)州成德軍。后晉有個叫安重榮的人,他就被晉高祖石敬瑭委任為成德軍節(jié)度使。安重榮在真定,說了一句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話:天子唯兵強馬壯者當(dāng)為之!啥意思呢?槍桿子決定一切……
在五代歷史上,鎮(zhèn)州成德軍堪稱是河北第一節(jié)度。特別是北漢成立后,鎮(zhèn)州又卡在太原、幽州、汴州之間,五代朝廷絕不敢在鎮(zhèn)州玩火,能出守鎮(zhèn)州的,那都是朝廷信得過的心腹重臣。真定在五代出了一位名將——高懷德,同時也是趙匡胤的妹夫。

到了北宋,因遼朝巨無霸似的存在,真定府依然是捍衛(wèi)國都汴梁的一線軍事重傎,同時還是河北西路的治所,相當(dāng)于省會。在河北西路里,真定是唯一的府,管轄范圍包括今河北省沿太行山西部,以及河南省的安陽、鶴壁、一直到了洛陽的黃河北岸。河北西路的最南端就是汴梁,你想想這地位有多重要。
金朝沒有變化,真定府依然是河北西路的“省會”。元朝設(shè)真定路,明朝恢復(fù)真定府。真定當(dāng)“省會”的歷史并沒有結(jié)束,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直隸巡撫的治所遷到了真定,1669年才回到保定。

真定府的名稱截止于公元1723年。為啥呢?九龍奪嫡,四阿哥胤禛勝出成為雍正。“真”和“禛”相近,為了避諱,真定更名為正定,也就是現(xiàn)在的正定縣。
別看正定不大,在古代可是與北京、保定齊名的北方三雄鎮(zhèn)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