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中 陳壽為什么要稱劉備為先主
猴哥
在寫史書的時候,對于前人的稱呼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史書畢竟是后人所寫,而后人也是處在一個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下的,所以對待這個問題,寫作史書的時候也需要很注意才可以。在《三國志》當(dāng)中,陳壽將劉備稱呼為“先主”,這一點(diǎn)讓很多人不解,也會解釋為他與劉備曾經(jīng)有關(guān)系,所以才會這樣稱呼,但實際上當(dāng)真是這樣的嗎?
有的人認(rèn)為劉備的先主與劉禪的后主,與陳壽的經(jīng)歷無關(guān),認(rèn)為蜀漢有兩個皇帝,前面的叫先主,后面的叫后主,但個人覺得這種是站不住腳的。
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人會被叫做后主,除了蜀漢的劉禪,還有五代時期的南唐后主李煜,后蜀后主孟昶,還有南朝陳朝的后主陳叔寶,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最后一個皇帝。
另外,他們之所以被稱之為主,是因為同時期另外的,被尊為正統(tǒng)的朝代,比如五代時期的后周與之后北宋,南朝陳相對應(yīng)的是隋朝,蜀漢相對應(yīng)的就是曹魏。
可以看得出,他們之所以被叫后主,主要是兩個原因,他們是割據(jù)勢力,而且他們都是最后的皇帝。
但是他們之前的皇帝都沒有被叫做先主,比如后蜀也是有兩個皇帝,第一個皇帝是孟昶,就沒有稱之為先主。
那我們來看看陳壽的個人經(jīng)歷,我們先來看兩個時間點(diǎn),劉備稱帝的時間是公元221年,而蜀漢被滅,劉禪向鄧艾投降的時間是公元263年,司馬炎建立晉朝是在公元265年。
陳壽生于233年,是巴西郡安漢人(今四川南充),他的老師是譙周,也就是勸劉禪投降的那個人,陳壽做過蜀漢的觀閣令史,也就是蜀漢的史官,蜀漢投降之后,陳壽在張華的推薦下,成為了晉臣,最后死于公元297年。由此可見,陳壽先是蜀臣,后為晉臣,《三國志》是在晉的時候完成的。
三國自然是魏蜀吳,那么陳壽是分別怎么稱呼這三國的皇帝呢?陳壽是將魏視為正統(tǒng)的,因為晉是由魏禪讓而來,而魏又是從漢禪讓而來的,所以魏國皇帝的傳記都叫做紀(jì),比如武帝紀(jì),文帝紀(jì),明帝紀(jì)。
蜀漢的劉備稱之為先主,劉禪稱之為后主,而東吳的孫權(quán)稱之為吳主,后面的孫亮、孫休、孫皓稱之為三嗣主。
而在劉備傳的正文里面通篇稱劉備為先主,而不稱之為備,在劉禪傳,通篇稱劉禪為后主,而不稱之為禪,而在孫權(quán)傳,并不是稱之為吳主,而是直呼其為權(quán),這個也可以說明先主與后主,是因為陳壽之前為蜀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