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加急為什么沒人打劫?如果打劫了會是什么后果?
泛白的記憶
很多人都在電視劇里聽說過一個詞,“八百里加急”,一般來說都是有一些非常緊急的信息需要傳遞,這應該是最快的一種傳遞信息的方式了,不過,不管是再快或者再慢,也都是古代“快遞”的一種,在我們的想象中,可能就會有鏢車一樣的苦惱,那就是也許會遇上有山賊搶劫。但事實上,八百里加急卻從來都沒有人敢去搶,這又是為何?如果搶了,他們會怎么樣?
古代雖然沒有現代的快遞業(yè)這樣發(fā)達,但是卻也會遇到有人需要把東西寄給遠方人的情況,不管是一些物品,還是一個消息、信件等,而有需求就會有人來做,不管發(fā)展的速度是快還是慢,必然會有人想辦法來解決人們的這種需求。傳遞消息在電視劇中有很多辦法,飛鴿傳書就是一種,這種辦法比人力要更加快捷,畢竟鴿子飛過一座山,總比人翻山越嶺快的多。
而如果要運送一些大件的東西就不一樣了,最初的“快遞”是為官府專門服務的,后來慢慢發(fā)展起來之后,才不僅限于官府。今天僅說一些傳遞消息的情況,一般來說,傳遞消息也會根據信息的內容進行分級,越是緊急的消息等級越高,常用的一般就是三百里,四百里,六百里等,如果遇到的不是危及國家的大事,也不會動用八百里加急。
唐朝時期,驛站就已經比較發(fā)達了,全國差不多有一千多個驛站,而從事驛站相關職業(yè)的就有兩萬人,我們可以把他們看作是現代的快遞員,快遞行業(yè),只不過傳遞的并不是私人物品,而是官府之間往來的各種信件和文件,也就是說,是專門為官方服務的快遞行業(yè),尋常人是沒有資格使用的,不對外人開放。
而驛站,就是這些“官方快遞員”們傳遞消息中途休息的地點,不管是誰都需要休息,就算是傳遞消息,也不能沒日沒夜的趕路,所以每隔幾十里就會設置一個驛站,驛站中準備好充足的物資,以供“快遞員”使用,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快馬,可以在這里進行換馬,這些馬都是很好的品種,畢竟這么重要的工作也不能用那些不好的瘦馬。
而所謂的幾百里,指的就是當時快遞的等級,三百里即一天之內至少要跑三百里,不同時期的里數和現代的距離不同,這里就不進行舉例子了,而里數越高,一天需要跑的距離也就越長,八百里可以說是最高的等級。而一旦用到八百里加急,所傳遞的那可都是最緊急的情報,比如軍情等,需要馬上讓人知道,所以事關國家存亡,劫匪就算是膽子再大,也不可能去動這些。
而那些驛站也一樣是不能動的,就算是里面物資充足,而遇到饑荒,也沒人敢去搶,要真是有人去搶了,那么結果只有一個,就是被官府斬殺,畢竟驛站是那么重要的地方,打劫驛站,或者打劫八百里加急,簡直可以說是在謀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