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婚姻自由嗎?先秦時期是婚姻自由的
姽婳女巫
很多人可能都以為,古代人結(jié)婚是非常不自由的,只能依照父母之命,家里人說讓嫁給誰,娶誰,就必須這樣做。這其實都是后期的情況,每個朝代,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婚姻制度,就像是人們對待寡婦的態(tài)度,一開始寡婦改嫁也沒什么,但是后來因為理學(xué)的興起,才格外注重“貞節(jié)”。其實在先秦時期是婚姻自由的,你能想象嗎?
正像國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樣,男人與女人之間的婚姻,自古以來也有結(jié)婚、離婚的現(xiàn)象?,F(xiàn)代中國的離婚率居高不下,人們都獲得了結(jié)婚與離婚的自由。在古代,結(jié)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離婚則因為各個歷史朝代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不過,因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影響使然,古代的離婚也大致遵從一定的規(guī)律。
夏商周:離婚相當(dāng)自由
在先秦時代,中國還沒有形成那么嚴格的“男尊女卑”,婚姻相對來說是比較自由的。那個時候,沒有要求女人夫死不嫁、從一而終,女人在丈夫去世后可以改嫁,甚至女人在丈夫活著時也可以主動提出離婚。歷史上有許多離婚的例子存在。
比如孔子一家,曾經(jīng)四代離婚??鬃拥母赣H叔梁紇、孔子自己、兒子孔伯魚、孫子孔子思都曾離婚,伯魚去世后,其妻子嫁到了衛(wèi)國,孔子并沒有反對。史書記載伯魚“妻不可化,乃出之。后妻賢,生子伋”。不但孔子一家,其他儒門弟子也有不少離婚的案例,孔子的高徒曾子曾經(jīng)離婚,曾子的學(xué)生吳起曾經(jīng)離婚,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夏姬曾經(jīng)七次改嫁,且三次成為王后,我們熟知的姜子牙,他的妻子嫌他做啥買賣都不賺錢,沒有生活能力,就與姜子牙離婚了。這才有了姜子牙七十多為相,其妻要求復(fù)合的故事。姜子牙是歷史上被女人離婚的一個典型,是“故老婦之出夫也”,可見當(dāng)時的婚姻狀況之自由。男人固然有“出妻權(quán)”,女人也有同樣的“出夫權(quán)”?!抖Y記》這樣描繪當(dāng)時的夫妻關(guān)系:“夫婦之道,有義則合,無義則去”。頗類似于現(xiàn)代的夫妻關(guān)系,感情合就在一起,感情不合就離婚。
夏商周時期的婚姻自由,并不能說明當(dāng)時人具有現(xiàn)代婚姻思想,其主要原因是那個時候脫胎于原始社會,還有母系氏族社會群婚制思想觀念的遺留,我們從史料上可以看到那個時候的許多故事,君通臣妻、叔通侄媳、父通子婦、子通父妾、兄妹相通等,恰恰反映了當(dāng)時人倫制度的并未完善。和秦漢以后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相比,夏商周時期的女人們還有相當(dāng)?shù)幕橐鲎杂?,雖然男人相對來說比較強勢,但女人也并沒有象后來一樣完全成為男人的附庸?!叭V五?!边@些儒學(xué)觀念在那時并未建立,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還可以馳騁疆場,成為一時的巾幗英雄,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當(dāng)時男人與女人的社會地位之高下。
秦漢后:七出、三不去
從周朝開始,從主流社會上是反對隨隨便便離婚的?!兑住ば蜇韵隆氛f:“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保蚱藜热槐辉吕舷瞪狭思t繩,就說明前世有緣,就應(yīng)該白頭到老,受之以恒。《管子·小匡篇》則規(guī)定了“罷士無伍,罷女無家。士三出妻,逐于境外,女三嫁,入于舂谷”的條文,男人如果隨隨便便離婚休妻,則會受到處罰。到了秦朝,結(jié)婚、離婚皆要到官府登記,如果不登記,是要受到經(jīng)濟處罰的?!皸壠薏粫D二甲”。每人罰兩套盔甲,那可是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dān)。因為那個時候鐵器是珍貴品,很貴的。
到了漢朝,儒學(xué)大師董仲舒與漢武帝聯(lián)手,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西漢末年又出了個大禮學(xué)家名叫戴德,他將周公的《禮記》發(fā)揚光大了,寫了一本書名叫《大戴禮記》,正式提出男人休妻的“七出、三不去”。七出是“不順父母、無子、霪、妒、有惡疾、多言、竊盜”,三不去是“有所取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前貧賤后富貴”?!捌叱觥⑷蝗ァ庇绊懥酥袊鴥汕Ф嗄?,在秦漢以后的封建社會里,女人是沒有什么權(quán)利休夫的,婚姻的主動權(quán)掌握在男人手里。但男人離婚休妻,是有條件的,這就是所謂的“七出”,妻子不孝順公婆、五十以后不生育孩子乃至使男人絕后、妻子與他人通奸、妻子嫉妒小妾、妻子生了重大疾病不能參加祭祀、妻子搬弄是非弄得家庭不合、妻子有偷東西的毛病等,而“三不去”是保護女人的條款,妻子娘家沒人了,如果離婚了沒地方去,這是不可以離婚的;妻子給公婆守過三年喪,這是很孝的表現(xiàn),如果做到了是不可以休妻的;妻子如果在貧賤時期跟你共同度過,丈夫富裕了是不可以隨便休妻的,就比如陳世美這樣的,就犯了“三不去”的條款,所以包公鍘了他。
除了“七出、三不去”,秦漢以后還有“和離”與“義絕”之說,和離是指協(xié)議離婚,曾有一份唐朝的文物被發(fā)掘出來,類似于現(xiàn)代的協(xié)議離婚。協(xié)議書中有“結(jié)為夫婦,不悅數(shù)年”、“貓鼠同窠,安能得久?”、“勒手書,千萬永別”、“愿妻娘子相離之后,重梳蟬鬢,美掃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韻之態(tài)。解怨釋結(jié),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等內(nèi)容,而《唐律》規(guī)定“若夫妻不相安諧而和離者,不坐”。其實“和離”表面上比較和諧,實際上往往是因為男方掩蓋“家丑”出妻所為;“義絕”是指夫妻一方與另一方家庭成員發(fā)生惡性傷害事件,被官方強令離婚。比如丈夫因故把小舅子殺了,這樣的婚姻就會被官方強令離異。因為女人在婚姻中喪失了主動權(quán),因此秦漢之后的古代女人,往往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木頭抱著走”,即便家庭不幸福,也只有忍辱負重,湊合一輩子。
致敬:敢于掙脫婚姻枷鎖的巾幗們
雖然秦漢以后的女人沒有什么社會地位,輕易不會跟自己的丈夫離婚,但也涌現(xiàn)出不少為追求婚姻幸福主動提出離婚的巾幗英雄。在那個時代,女人敢主動跟男人離了,那可是需要莫大的勇氣的。
自從孔子制定了“三綱五?!保胺驗槠蘧V”就成為女人身上的枷鎖。但也有不少的女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從而奮起反抗的例子。唐朝時,有一位男人執(zhí)意休妻,理由是妻子將本應(yīng)送給他的飯給了岳父吃,讓他餓著了。妻子不服被休,官司打到了白居易那,白居易主持公道,判“孝親重于事夫”,丈夫不得休妻。這位妻子依靠官府的力量保住了婚姻,沒有選擇順從,也是需要勇氣的。
另一位名叫夏侯的漢朝女子,對丈夫黃允移情別戀將自己休了表示十分不滿,她為了報復(fù)丈夫,特地申請舉行一個“離婚”儀式,征得了婆婆的支持。在離婚宴會上,夏侯氏把黃允的丑事公之于眾,并責(zé)罵黃允無情無義,然后拂袖而去。結(jié)果黃允賠了夫人又折兵,他傾慕的那位女子也并沒有嫁給黃允。夏侯氏的反抗,為自己無故被休爭得了尊嚴。
宋朝的大才女李清照,則是一位為追求自己的婚姻自由勇敢與男人離異的典范。她起初嫁給了金石專家趙明誠,夫妻感情不錯。但后來趙明誠去世了,李清照并沒有選擇“從一而終”當(dāng)貞婦,而是嫁給了一個叫張汝舟的男人。不過這一次李清照看走了眼,張汝舟貪占的是李清照價值連城的財物而已。李清照不甘就范,張汝舟竟玩起“家暴”。忍無可忍的李清照奮起反抗,向官府首告張汝舟的欺君罪行,被官府判決與張汝舟離了婚。雖然李清照也付出了坐九天牢的代價,但她終于為自己爭得了一個自由身,并將家暴自己的丈夫送進監(jiān)獄。
古代對于女人主動提出離婚,是不支持的。像李清照這樣的,是少數(shù)中的少數(shù)。明代規(guī)定:“凡妻毆夫者,杖一百,愿離者,聽其自便?!保讼腚x婚,付出挨一百板子的代價可以達到目的,但到了清朝,女人想離婚,丈夫不同意,基本上就是離不了。如果女人強行離家出走,被捉拿后會“杖一百,從夫嫁賣”。如果這個女人強行改嫁他人,那后果就更加嚴重,會被判“絞監(jiān)侯”,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