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邪門的地方為何是沙丘?有幾個皇帝死在這了?
壓寨夫人
在人們看來,同樣的一個地方如果多次出現(xiàn)同樣的事情,這就有點“邪門”了,而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邪門的地方,就非沙丘莫屬了。沙丘這個地方之所以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邪門的地方,都是因為在這里曾經(jīng)有三個帝王先后死在這里,而且都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因此也被說成是了困龍之地。那么,沙丘怎么會成為一些人口中最邪門的地方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沙丘簡介
沙丘,山東古地名,因山東歷史上并無明確記載沙丘城所以今之地望未有統(tǒng)一說法,但李白作詩《沙丘城下寄杜甫》,詩中有言“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fù)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笨梢詳喽ù松城鸪菓?yīng)在山東地境,并應(yīng)離汶水不遠。
記載中明確記載的古沙丘地基本上只有河北廣宗之沙丘城,山東并無明確古沙丘城的記載,但李白詩《沙丘城下寄杜甫》中明確有“魯”“齊”“汶水”等山東地域詞匯,所以李白詩中的沙丘當(dāng)在山東,因為冀魯一帶方言中“蛇”發(fā)“沙”的音,所以不少人認為此“沙丘城”當(dāng)為山東境內(nèi)之“蛇丘城”,在今山東肥城。 [1] 也有人認為“沙丘即瑕丘”,即在今山東兗州;而羊烈夫婦墓志中有“沙丘里舍”的記載,所以也有人主張李白詩中的沙丘當(dāng)為此“沙丘”,即今山東新泰。不過因為沒有明確史料記載山東境內(nèi)有沙丘城,所以李白詩中的“沙丘”今之地望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
沙丘城碑:1993年泗河枯水季節(jié),在兗州城東南一里許之泗河內(nèi)出土,厚22厘米。上鐫文字26行,每行8字,字大約3厘米見方。文字前無標(biāo)題,后端已殘缺?,F(xiàn)有文字基本保持完整,清晰可讀。因文中有“沙丘城”字樣,習(xí)慣稱之為“沙丘城碑”。此碑是塊佛碑,碑文的內(nèi)容贊美佛教的教義,描述廟宇的情形。碑文的書法,是由隸向楷過渡的字體,筆峰犀利秀美,字體工整嚴謹,透出迷人的書法藝術(shù)神韻。其拓字被視為書法珍藏。文中有“大齊河清三年(564)歲次實沉于沙丘東城之內(nèi)”等句。此碑的出現(xiàn),對揭開沙丘城之謎,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證價值。根據(jù)史料考證,李白移家山東,居住二十多年,但具體居所在何處,卻是懸而未決的大問題。李白詩中有記載。如:“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薄拔壹壹脑谏城鹋裕瓴粴w空斷腸。此碑現(xiàn)藏兗州市博物館。
2.為什么說沙丘是最邪門的地方
對古代人來說,沙丘確實不是什么風(fēng)水寶地。它既不像南京,虎踞龍盤,歷來被許多統(tǒng)治者定為國都;又不像洛陽,十省通衢,山河拱戴。可就算不是風(fēng)水寶地,何來“最邪門”一說呢?關(guān)鍵在于沙丘見證了三位帝王的隕落以及國家的突變。
沙丘誕生的主創(chuàng)是歷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暴君——商紂王。
說起來商紂王帝辛也不是一開始就那么令人討厭,史書上記載他天資聰穎,擁有超凡的智慧,同時還力大無窮。然而水滿則溢。帝辛覺得自己實在太聰明了,他手下的大臣都比不上他,于是變得驕傲自滿,甚至殘酷暴戾,說一不二。偏偏紂王好色,寵愛妲己,不僅忽視了朝政,還做了許多專制荒誕的事。擴修沙丘就是其中一個。
商紂王命人在沙丘修建苑臺,作肉林酒池,還向里面引入許多珍奇的野獸。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無奇不有。
這是商紂王一手打造的野蠻世界。為了更瘋狂,他還讓許多赤身裸體的男女在里面追逐打鬧,整日飲酒作樂。
商紂王的最終結(jié)局從他在沙丘荒誕頹靡的生活中就可以折射出來了。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在最后的牧野之戰(zhàn)中,紂王被滅,商湯式微。這是發(fā)生在沙丘的第一個悲劇,不過追究到底也是怪商紂王的昏庸無道。
緊接著來到戰(zhàn)國時期,故事的主角是趙武靈王,就是那個力主推行“胡服騎射”,使得國家強盛的趙國君主。
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傳位給兒子公子何,也就是趙惠文王,自號主父。自己把沙丘那地方又重新拾掇拾掇,蓋起了行宮,表面上好像是打算退休好好養(yǎng)老了。但是趙武靈王也算一代英王,他原本的打算是想二王共政,自己和兒子趙惠文王一起掌權(quán)。
可趙惠文王繼位后在忠臣的扶持下,漸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統(tǒng)治者,他不可能再把權(quán)利分給主父。
于是趙武靈王想到了自己的兒子公子章。原本,公子章是繼承人。但由于趙武靈王非常喜愛公子何的生母吳娃,吳娃死后,趙武靈王悲痛欲絕。為了寄托哀思和表達愛意,趙武靈王直接廢掉太子章,改立公子何為繼承人。
趙武靈王打心底里還是對公子章存有愧疚之情的,在趙武靈王的授意下,公子章與趙惠文王展開權(quán)力爭奪。趙惠文王令公子成和大臣李兌起兵攻打公子章,公子章敵不過,只好逃往沙丘宮。
在沙丘宮的主父見此情景,由于舐犢情深,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兒子被殺,于是對其庇護。公子成和李兌沒有收手,繼續(xù)圍堵沙丘宮。不久公子章死,兩人決定“以圍代誅”,想要趕盡殺絕,最終主父餓死。趙武靈王也是悲催,自己年少繼位,兢兢業(yè)業(yè),也算打下一片江山,到頭來卻不幸成為兒子爭權(quán)的犧牲品,而且還死的那么慘——被活活餓死。這件事在歷史上稱為“沙丘兵變”。
時間再往后推,來到秦朝。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多次出宮巡視。
第五次巡視時,帶上了丞相李斯和兒子胡亥。一切都很順利,唯獨在回去的路上,秦始皇不小心生病了。原本以為是小病,沒想到還沒回宮之前病情卻加重了,于是秦始皇前往沿途的沙丘宮休養(yǎng)。秦始皇這一病,病的還不輕,讓一些有心之士察覺到了苗頭。
果然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宮中逝世后。趙高就一邊攛掇著胡亥一邊威脅李斯,企圖進行改詔篡位。最后改立胡亥繼承皇位,并以不孝的罪名逼公子扶蘇自殺。公子扶蘇雖有政治遠見,奈何太過耿直,皇帝(也是他老爸)讓他自殺就真的自殺了(也不管真的假的)。
最終胡亥成功當(dāng)上了皇帝,可這也意味著秦朝走上了滅亡之路。至此沙丘作為古地,目睹了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三位帝王的隕落。沙丘也因為這個原因被戲稱為“邪門之地”。殊不知,“邪門”的根源在于統(tǒng)治階層矛盾的激化,而且碰巧,這些政治大事都是在沙丘發(fā)生的。
3.沙丘邪門的說法來源
沙丘這一個神秘之所,經(jīng)歷了“懷疑——驗證——再驗證”的過程,在人們的腦海中打下一個深深的烙印,就是對他的所有的懷疑都成為了一種確認無疑的認知。
因此后世人關(guān)于沙丘這些這個地方的種種說法,也就成為了一種合理的,正確的,毋庸置疑的說法,因為具體的事例和材料直接證明了說法的正確性。
用現(xiàn)代辯證唯物主義來解釋沙丘,拋棄所有的鬼神論,唯心論,沙丘僅僅是一個地名而已,它客觀存在著,不具備任何神秘力量,關(guān)于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的死亡,只不過是一種偶然現(xiàn)象而已,他和一個具體的地址不產(chǎn)生任何的聯(lián)系,只是歷史的偶然讓他們?nèi)送瑫r死在了一個地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