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是怎么死的?是被武則天殺掉的嗎?
我是瘋的
唐朝歷史上還是有很多有名的官員的,而在武則天登基的過程當(dāng)中,她就處理掉了不少人,其中就有作為唐朝開國功臣之一的褚遂良。褚遂良在當(dāng)時可以說是一位老臣了,但是對于武則天來說,不管對方是誰,自己當(dāng)皇帝是一定的事情,那么這些反對自己的人,結(jié)果自然都不會好到哪去。那么褚遂良是怎么死的呢?褚遂良名義上是死于任職過程當(dāng)中的,但是這真的和武則天沒有一點關(guān)系嗎?會不會是武則天下的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褚遂良是被武則天殺了嗎
武氏在唐永徽六年(655年)十月被冊封為皇后,褚遂良也被武皇后趕出朝廷,到潭州任都督。唐顯慶元年(656年)元旦,武后的兒子李弘(652年-675年)被立為太子。
唐顯慶二年(657年)春天,褚遂良調(diào)到離京師極遠的桂州(今廣西桂林)去任都督。同年晚些時候,武則天則與許敬宗、李義府一起,誣告中書令來濟、門下侍中韓瑗與在廣西的褚遂良共謀反叛。
晚年的褚遂良又一次被貶——這一次是被貶到更遠的愛州(今越南清化),褚遂良在絕望之中,上了一封陳情書給高宗,訴說自己曾長期為高祖與太宗效勞,最堅決地支持高宗繼位等等,結(jié)果仍是無濟于事。
顯慶三年(658年),禇遂良在愛州帶著遺憾離世,享年六十三歲。另據(jù)唐人張懷瓘《書斷》記載,褚遂良卒于顯慶四年(659年),享年六十四歲。在他死后,武則天等人還沒有放過他,一方面把他的官爵削掉,另一方面把他的子孫后代也流放到愛州。神龍政變后恢復(fù)官爵,后追贈謚號“文忠”,于天寶六載(747年)配享高宗廟庭。唐德宗時追贈太尉,唐懿宗時經(jīng)安南觀察使高駢奏請,將褚遂良在愛州的墳?zāi)辜昂笠釟w葬于陽翟。
2.武則天為何要為褚遂良平反
褚遂良是陽翟人,出身于名門望族,學(xué)識淵博,性格耿介,尤得唐太宗李世民器重。貞觀二十三年,病重的唐太宗把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召入臥室,對他們說:“當(dāng)年漢武托孤于霍光,劉備托孤于諸葛亮,我以后的事,全都托付給你們了。”又轉(zhuǎn)頭對太子李治說:“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國家之事,我就放心了。”
褚遂良成為托孤之臣,是因為他是李治最強有力的維護者。當(dāng)年,太子李承乾因罪被廢黜,朝臣多認為九子晉王李治仁厚,應(yīng)該是太子的不二人選,但太宗更喜歡四子李泰。有一天,他對近臣說:“昨天青雀投入我的懷抱說,‘我到今天才得以成為陛下最親近的兒子,此為我再生之日。我只有一個兒子,百年之后,一定為陛下殺了他,把王位傳給晉王’。父子的倫理,原應(yīng)當(dāng)是天性,我見他這樣,非常垂憐他?!贝蠹衣犃?,面面相覷,都沒說什么,唯獨褚遂良走上前說:“哪有陛下百年之后,魏王執(zhí)掌政權(quán)為天下的君王,而能殺死自己的兒子,傳王位給晉王的道理呢?”太宗幡然醒悟,當(dāng)天立李治為皇太子。
李治即位后,對褚遂良非常感激,封褚遂良為河南縣公,第二年又升為河南郡公。永徽四年,褚遂良被拜為尚書右仆射,執(zhí)掌朝政大權(quán)。然而高宗李治做夢也想不到,因為立皇后的問題,褚遂良成了他最大的絆腳石。
永徽六年,高宗受到昭儀武則天的蠱惑,想要廢黜王皇后,冊立武氏。有一天,他傳召長孫無忌、褚遂良、李勣和于志寧入內(nèi)殿開御前會議。這些人事前得到消息,商議如何勸諫,但誰也不想放這頭一炮,褚遂良主動請纓說:“我奉先帝遺詔輔佐陛下,如果不盡愚忠,無臉去見先帝。”
高宗陳述黜后的理由說:“罪莫大于絕嗣,皇后久未生育,而武昭儀生有皇子,朕準(zhǔn)備立武昭儀為皇后,眾位卿家意下如何?”沒等別人開口,褚遂良第一個站出來說:“皇后系出名門,也是先帝為陛下所娶。先帝崩殂之際,曾拉著微臣的手說:朕現(xiàn)在將佳兒和佳婦托付給卿。當(dāng)時陛下也在場,想必聽得很清楚。臣沒聽說皇后犯了什么過錯,豈可輕言廢立之事!臣絕不會為了曲意奉承陛下而違背先帝的遺命?!?/p>
任憑高宗如何解釋,褚遂良就是不同意,當(dāng)天的會議不歡而散。第二天,高宗再次召集開會,褚遂良直言不諱說:“陛下一定要改立皇后也可以,但請選擇貴族姓氏。武昭儀曾經(jīng)伺奉過先帝,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又怎么能瞞得過呢?倘若立她為皇后,天下人將會做何感想呢?”
這句話說到了高宗的痛處,他羞愧得沒有說話。褚遂良卻越說越激動:“愚臣觸犯了圣上的尊嚴(yán),罪該萬死,只愿不辜負先朝的厚恩,哪里還顧性命?!闭f完把帽子摘了下來,還把上朝時執(zhí)的手板放到臺階上,說:“還陛下這個手板,我要告老還鄉(xiāng)!”高宗大怒,命令侍衛(wèi)把他架出去,一直躲在幕后偷聽的武則天氣得不得了,大喊道:“何不撲殺此獠!”
最終,高宗不顧褚遂良等人的反對,強行冊立武則天為皇后。褚遂良因為違背圣意,被貶為潭州都督。顯慶二年,又貶到桂州任都督。武則天還不解氣,不久又將他貶為愛州刺史。顯慶四年,禇遂良在流放中孤獨地死去,時年62歲。
武則天畢竟不是一個小女人,當(dāng)過皇帝之后,閱遍群臣,她雖然恨褚遂良的迂腐,卻不得不佩服他的正直與忠誠。最終,她與自己的內(nèi)心達成了和解,不想把懊悔帶到另一個世界,這才有了為褚遂良平反的遺詔。
武則天在這個世界上,你不可能討所有人的喜歡,但只要你不背道義,堅守原則,即便是敵人,也會一邊對你咬牙切齒,一邊卻為你起立鼓掌。時至今日,褚遂良被我們所記憶,不僅因為他精妙的書法,更因為他做人的筋骨。武則天則以她的和解,讓我們見證了一份博大。
3.褚遂良的成就
書法藝術(shù)
褚遂良的楷書代表作品主要有《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房玄齡碑》、《雁塔圣教序》。褚遂良研習(xí)多種字體并綜合運用,史稱他的書法初學(xué)歐陽詢、史陵,然后學(xué)習(xí)舅父虞世南,終法為“二王”(王羲之和王獻之)且融會貫通漢隸,自創(chuàng)一體,所以被稱為“初唐四大楷書家”之一,“歐、虞、褚、薛”,人稱“褚體”。
褚遂良的楷書作品出現(xiàn)前后兩種不同的風(fēng)格,前期的《伊闕佛龕碑》和《孟法師碑》書體大致相同,均用方筆,起筆露鋒,鉤等筆畫的收筆直出未回鋒,字畫提按不明顯,保持了歐、虞的書體特色。在風(fēng)格上,吸取了虞世南楷書的寬綽典雅的結(jié)體特點和歐陽詢楷書鋒利剛勁的運筆特點。同時,將他們瘦長的字形進行了壓縮。褚遂良前期的作品不僅殘留北碑的影響,而且在運筆和結(jié)體上,大量摻入了隸書的體勢,但也并非照搬硬套,而是選擇性的吸收創(chuàng)新、化為己用。
《房玄齡碑》和《雁塔圣教序》是其晚期的作品,兩者一個峻整嚴(yán)飭,一個空靈飛動,在用筆上由以骨取勝的平直的二分筆轉(zhuǎn)向以筋取勝的一、二分筆兼用,筆畫起伏多姿,跌宕有致,曲筆兼用,表現(xiàn)出強烈的節(jié)奏感。褚書的新規(guī)范一出,天下競相學(xué)仿,成為一時風(fēng)尚。直到武周極盛時期,雖然褚遂良人已過世,官爵也被剝奪,但其在書法上的名望不減,并以其率直骾亮的人品和遒媚飄逸的書品被后人傳頌,褚遂良的唐之“廣大教化主”的地位也被越來越多人肯定。
初唐書法家中,以歐陽詢、褚遂良二人最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褚遂良最能與時俱進,歐、虞兩人書法,保留隋朝書風(fēng)較多,褚遂良書法則能汲取眾家之長,不被前輩們多抑制,他的字給人感覺骨肉分量達到均衡,且剛?cè)岵?,清朗秀勁,英俊瀟灑,力和美、骨與韻趨于一體,“真正開啟‘唐楷’門戶,堪稱隋唐楷書過度的橋梁”,最終推動了唐代尚法書風(fēng)的形成。對唐代乃至后世書法的延續(xù)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