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克里米亞戰(zhàn)役到底神在什么地方
曲線美
說到克里米亞戰(zhàn)役就不得不說曼施坦因這個人,因為克里米亞戰(zhàn)役有今天的名氣也是因為有曼施坦因的神操作造成的,那么有的人要問,這場戰(zhàn)役到底有什么給力的地方呢?為什么會被稱作是神戰(zhàn)役呢?到底神在什么地方呢?下面就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具體是怎么回事吧!
克里米亞對于曼施坦因來說,是一個福地,因為他憑借占領刻赤半島和塞瓦斯托波爾,最終在1942年7月1日晉升為元帥。讓我們回顧一下將近300天的作戰(zhàn)
空中俯瞰塞瓦斯托波爾
1941年9月24日,德軍第11集團軍(轄有7個步兵師)和羅馬尼亞1個步兵軍(2個旅)開始向克里木半島的北部通路彼列科普地峽展開進攻。9月26日,德軍宣布占領彼列科普,還俘獲了1萬名俘虜,112輛坦克和135門火炮。
10月20日德軍第11集團軍突破蘇軍伊順陣地,直逼黑海艦隊主基地塞瓦斯托波爾。10月30日,塞瓦斯托波爾保衛(wèi)戰(zhàn)打響。蘇軍守軍共有5.2萬人,裝備火炮170門、飛機100架,將整個防區(qū)分為東南扇形區(qū)(即第一區(qū),由步兵383團防守)、東部扇形區(qū)(即第二區(qū),由步兵第172師2個團防守)、東北扇形區(qū)(即第三區(qū),由夏伯陽步兵第25師與海軍步兵第7旅防守)和北部扇形區(qū)(即第四區(qū),由步兵第95師和海軍步兵第8旅防守),協(xié)助作戰(zhàn)的海軍有海岸炮45-105門、高炮194門。
塞瓦斯托波爾保衛(wèi)戰(zhàn)示意圖
此時蘇軍在刻赤半島的保衛(wèi)戰(zhàn)一敗再?。?1月1日,德軍第30步兵軍占領辛菲羅波爾;4日,第42步兵軍占領費奧多西亞,迫使蘇軍第51集團軍和濱海集團軍分別退守到刻赤半島和塞瓦斯托波爾。16日,第42步兵軍占領刻赤,此時整個克里木半島只有塞瓦斯托波爾還在蘇軍手中,德軍宣布俘虜10萬人以上且繳獲火炮700門和坦克160輛。蘇軍自身統(tǒng)計從10月18日-11月16日損失63860人(純減員48438人),另外第51集團軍純減41653人。
11月11日,德軍發(fā)動第一次大規(guī)模進攻,出動4個步兵師和1個加強摩步旅,在坦克150輛、飛機300架掩護下,主攻方向是第一扇形區(qū)的巴拉克拉瓦一線,但未得手。16日,由于第51集團軍刻赤的丟失,德軍進攻兵力又得到增強,調來了第170步兵師。德軍的第一次進攻維持了大概10天,只是在北面的杜萬科伊楔入蘇軍防御縱深3-4公里,德軍個別師的減員達到60%。
德軍轟炸機準備出動
12月17日,德軍發(fā)動了第二輪進攻,第11集團軍得到了第24、73步兵師以及羅馬尼亞第1、4山地步兵旅的加強,有坦克150輛、飛機300架以及一些超重炮連擔任掩護。德軍出動第23、24、132步兵師與2個羅馬尼亞步兵旅對第三和第四扇形區(qū)接合部實施主要突擊,另各出動1個步兵師進攻第一和第二扇形區(qū)。
在主要突擊方向,德軍集中重兵進攻蘇軍海軍步兵第8旅、步兵第95師步兵第241團與夏伯陽步兵第25師步兵第287團。蘇軍雖然英勇抵抗,但因為寡不敵眾只能被迫撤退。之后蘇軍出動預備隊騎兵第40師和步兵第388師投入戰(zhàn)斗,依然沒有扭轉局面。20日,蘇軍在主要防御地區(qū)的步兵第25、95、388師以及海軍步兵第8旅均損失慘重,被迫后撤。蘇軍隨后出動艦隊運來援軍3.4萬人。
為了扭轉局勢,蘇軍在1941年12月26日實施戰(zhàn)爭以來最大一次規(guī)模的登陸戰(zhàn):刻赤-費奧多西亞戰(zhàn)役,戰(zhàn)役目的是支援被圍困的塞瓦斯托波爾,消除德軍入侵庫班河和高加索的威脅,并為爾后收復克里木半島和烏克蘭南部創(chuàng)造條件。
刻赤-費奧多西亞登陸戰(zhàn)役
蘇軍投入登陸兵力41930人(裝備坦克43輛、火炮454門、汽車與牽引車348輛、馬匹
1802匹),參戰(zhàn)艦船259艘(其中黑海艦隊巡洋艦2艘、驅逐艦6艘、炮艦3艘、掃雷艦5艘、護衛(wèi)艇24艘、輔助船2艘、運輸船14艘;亞速海區(qū)艦隊炮艦3艘、掃雷艦5艘、魚雷艇20艘、護衛(wèi)艇8艘、掃雷艇2艘、運輸船3艘、其他上陸工具162艘),飛機661架(艦隊航空兵飛機161架)。
當時德軍在半島守軍有第11集團軍的步兵第46師、1個羅馬尼亞騎兵旅等,加上1月初加強的步兵第73師,總兵力約2.5萬人,裝備坦克118輛,可得到400架飛機的航空支援。防御重點是刻赤港,半島東南的奧普克角和科甫塔克爾為次要防御方向;費奧多西亞港有1個師,但未設置抗登陸工事障礙。
巡洋艦紅色克里木號
到1942年1月2日,蘇軍肅清了刻赤半島德軍,而德軍第46、47步兵師和羅馬尼亞山地步兵師集中在費奧多西亞以西,迫使德軍不得不從塞瓦斯托波爾抽調第132和170步兵師前來增援。這樣就牽制了德軍在塞瓦斯托波爾的一部分兵力,從而消除了德軍經(jīng)塔曼半島入侵高加索的可能。蘇軍在一周作戰(zhàn)中參戰(zhàn)部隊損失達41935人,損失坦克35輛、火炮133門、飛機39架、輕武器1.12萬件,2艘巡洋艦被炸傷。
1月15日,蘇軍尚未做好進攻準備,而德軍第11集團軍卻在2個步兵師加強下,展開反攻,伺機再次奪取費奧多西亞,蘇軍克里木方面軍形勢急劇惡化。1月18日費奧多西亞再次失守,蘇軍被迫后撤。
戰(zhàn)壕中的曼施坦因
2-4月,蘇軍克里木方面軍多次向刻赤半島北部發(fā)起進攻,但損失重大,沒有結果,消耗了進攻能力們只能完全轉入防御。
5月8日,德軍發(fā)起對刻赤的攻勢(德軍代號“鴇”Bustard行動),蘇軍第44集團軍當天就被突破5公里寬縱深8公里的地段。5月11日,德軍已經(jīng)合圍了第47和51集團軍的部分部隊。蘇軍在抵抗8天后于5月16日刻赤失守,蘇軍盡管有優(yōu)勢兵力(筆者注:克里木方面軍當時共有24.98萬人,裝備火炮3577門、坦克347輛、飛機400架;當面德軍約20萬人,裝備火炮2472門、坦克180輛、飛機近400架)卻不堪一擊,僅堅持一周,損失高達176566人。德軍宣布俘敵169198人,擊毀和繳獲坦克284輛、火炮1397門、飛機323架;而湊數(shù)的羅馬尼亞第7軍與第8騎兵師也宣稱俘敵30800人,僅損失988人。
蘇軍被炸毀的海岸炮陣地
1942年6月7日,德軍對塞瓦斯托波爾發(fā)動了第三次攻勢(代號St?rfang“捕鱘行動”)。蘇軍此時擁有10.7萬人,裝備火炮606門、迫擊炮2000門、坦克38輛、飛機109架(可作戰(zhàn)僅53架);認為當面敵軍有20.4萬人,裝備火炮670門、反坦克炮655門、迫擊炮720門、坦克450輛、飛機600架。進攻之前,5月20日-6月7日,德軍進行了長達18天的炮兵與航空兵火力準備,平均每天投彈近6000枚,特別是6月2日-6月7日,德軍共發(fā)射炮彈1.3萬多發(fā),投彈5.8萬枚。
經(jīng)過半個月激戰(zhàn),最終塞瓦斯托波爾在7月1日失守。在整個保衛(wèi)戰(zhàn)中,蘇軍損失200481人(純減員156880人);艦隊為此損失了1艘巡洋艦、1艘驅逐領艦、8艘驅逐艦和10艘潛艇;僅在6月份,艦隊就損失了驅逐領艦1艘、驅逐艦3艘、潛艇4艘,使得艦隊元氣大傷。而德羅軍的損失是35559人-其中羅軍8454人(筆者注:按照近年來的一些研究,有學者判斷德軍實際損失6.6萬左右,而羅軍損失約0.9萬人)。
蘇軍被繳獲的武器
綜上所述,曼施坦因僅憑1個集團軍就擊敗蘇軍1個方面軍(克里木方面軍)和1個集群(濱海集群,相當于集團軍),屬于以少勝多,而蘇軍確實打得很糟糕,曾經(jīng)有過有利局勢卻不會利用,所以失敗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