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拜的是誰?
捂風挽笑
劉備、關羽和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情節(jié)我們應該都非常熟悉,不過有網(wǎng)友好奇當時劉關張結拜成兄弟的見證者是誰呢?就是說他們?nèi)水敃r拜的人是誰呢。當然現(xiàn)代我們拜的最多的還是關二爺,從古代開始就有很多關羽的寺廟。那在這之前他們會拜誰,就變的非常神秘了。不過有人說當時拜的是比干,一起來看看這位比干又是誰吧。

三國亂世,國家動蕩,戰(zhàn)端不斷,群雄爭霸,然而即使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依舊有著許多的忠義之士,其中又以關羽為最。關羽忠義之名流芳百世,過五關斬六將只為了兄弟情義為后世敬佩不已,也因此如今人們常常在結拜之時拜關二爺,取義氣之名。然而,令人好奇的是,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之時,所拜的又是何人呢?其證人又是誰呢?

在《三國演義》中對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就有這樣的記載,“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xié)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侍旌笸?,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首先,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最開始的愿望是“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他們所拜之人必定是忠義之人。而在三國之前,人們所推崇的忠義神是比干。

比干是商紂王帝辛的叔叔,也是商朝的重臣,先后輔佐了殷商的兩代帝王,更為先帝托孤輔佐商紂王,可以稱得上是當時位高權重的大臣。同時,比干還是個忠君愛國之人,不僅為人民辦實事,在許多諸侯紛紛倒戈之時還愿意支持并且?guī)椭碳q王,同時又敢于向帝王進諫。但是,自古忠言逆耳,再加上商紂王本來就是個比較殘暴之人,因此比干的諫言反而引來了商紂王的反感,最終被其挖心而死。

一代忠臣,就這樣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因為進諫而亡的大臣,但是比干的忠義之名,卻隨著他的逝世為后人所敬仰,因此得到了“忠義之神”的稱號。
由此不難看出,劉關張三人的抱負,決定了他們結拜之時會拜比干。而三人的證人則更簡單便可以看出來了,“皇天后土,實鑒此心”這一句話,決定了三人結義之時,以皇天后土為鑒,將天地萬物作為自己的見證人,并立下了“背義忘恩,天人共戮”的誓言。

可見,當時三年結義的真誠度之高,這也為后來關羽誓死回歸劉備身邊,以及三人相互扶持一生,建立起了蜀國立下了基礎。
自古關羽忠肝義膽、俠義心腸之名為后世所傳頌,而他的行為更勝于比干,這也是為何后人多拜關公結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