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什么要求東風?只是為了赤壁之戰(zhàn)嗎?
一抹淡笑
一部《三國演義》,塑造了很多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其中的很多一直都為人所津津樂道。就比如,奠定三國基本局勢的赤壁之戰(zhàn)中,小說里面就增添了很多虛構但是又讓人記憶深刻的情節(jié),比如諸葛亮的“借東風”。然而,諸葛亮“借”過來的東風,真的只是為了在赤壁之戰(zhàn)上面派上用場嗎?他是否還有別的目的?
三國時期,孫權和劉備曾經(jīng)用了五萬大軍在赤壁和曹操的八十萬大軍進行對抗,如此懸殊的兵力讓所有人都以為曹操贏定了,可是曹操忘了他們有諸葛和周瑜兩大謀士,這兩個謀事商量之后決定用火燒的方法,然后再配合龐統(tǒng)的連環(huán)計策,最終讓曹操近百萬大軍在頃刻間葬身火海。這便是有名的"赤壁之戰(zhàn)"。
古時候一個人能不能站穩(wěn)腳跟,只有靠打勝仗,而曹操這次卻是一敗涂地,曾經(jīng)拼命打下的江山一夜之間不復存在,余下的只有些殘兵敗將,于是一行人保護著曹操慌忙地逃到了北方,那一戰(zhàn)讓曹操元氣大傷,從那時候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曹操都沒有能力再和他國對抗,也從那個時候形成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政治局勢。
赤壁之戰(zhàn)也因為劉備、孫權以少勝多而聞名,再加上打敗的對手是曹操那樣的猛將,所以更是載入史籍,成為經(jīng)典,為世人所歌頌,無數(shù)詩人大家還為這場戰(zhàn)爭賦詩以表敬佩。
打仗不僅僅是人與人的對抗,天氣的因素更為重要,劉備、孫權之所以能夠大勝曹操,天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諸葛一直很懂天象,他就是算到了必定會有一場大風刮過來,所以才決定用火燒,后來果然來了一場東風,火勢一下變得非常迅猛,給曹操眾將士一個措手不及,所以也就有了"借東風"這個說法。
其實在東風借來之前,發(fā)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開戰(zhàn)之前,東吳的一個老將黃蓋就曾提出用火攻的想法,然后再假投降讓曹擦掉以輕心,最后一舉擊破曹軍。周瑜聽完之后,覺得這個方法好極了。
這一戰(zhàn)對雙方存亡至關重要,所以為了確保事情萬無一失,周瑜又對曹操施了一個反間計,成功地滅掉了善于水戰(zhàn)的蔡瑁、張允,而曹操那邊也沒有閑著,即便是自己有絕對的兵力優(yōu)勢,他也沒有對這一場大戰(zhàn)掉以輕心,下屬也各個都有妙招,其中被曹操采納的就是龐統(tǒng)提出的連環(huán)計。
這個時候一切都已經(jīng)準備就緒,但是周瑜卻突然發(fā)病,臥床不起。諸葛亮向來以神人著稱,好像什么事情他都知道,周瑜為什么突然生病他也是心知肚明,隨后便到周瑜床前,為他寫下了一行字,并且對他說,你生病的原因我都知道,所以我給你開了一副藥方,如果這個方子不管用,我一定分文不要。周瑜看到這個所謂的"處方"之后,先是驚出一身冷汗,然后就是突然的狂喜,這一驚一喜過后,周瑜的身體竟然就這樣好了。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個"處方"上面到底寫了什么這么神奇,其實"處方"上只是寫了簡單的一句話,想要打敗曹操只能用火攻,我們現(xiàn)在所有的都已經(jīng)準備好了,只差老天能給一場東風了。
這簡單的一行字真是說到了周瑜的心里,從此周瑜對諸葛更是佩服,而諸葛比周瑜還要小近十歲,所以說諸葛是三國第一謀士一點也不夸張。諸葛說出的正是周瑜生病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冬天只有西北風,哪里會有東風,所以這個唯一可以取勝的希望也就變得十分渺茫,也是由于太過憂慮周瑜才會病倒。
諸葛聽完周瑜的話之后大笑,為了讓周瑜放心,便拍著胸脯對周瑜說,我這個人沒有什么大的才能,唯一可以自豪的就是能夠呼風喚雨了,所以在大戰(zhàn)之時,我一定會借來這東風,打敗曹操。聽到這話周瑜一時間輕松了很多,不過諸葛也很是謙虛了。后來,諸葛亮在周瑜的安排下,登上南屏山的"七星壇"祭壇求風。
周瑜是一個軍事家,同時他也是一個政治家,他很明白這次孫劉聯(lián)合起來工大曹操,只是暫時的,就像后來的國共合作一樣,一旦打敗了曹操,孫劉之間一定會有一場大戰(zhàn),因為孫權、劉備這兩個人都有稱霸天下的雄心。
諸葛效力于劉邦,而他效力于孫權,所以諸葛必定會成為他們走向權力巔峰的絆腳石,他一定要趁這個機會將他除掉。所以諸葛亮在"七星壇"求風的時候,周瑜就派探子去打探消息。
第一次探子打探來消息說:諸葛在香爐中焚香,并且仰面朝天,至于嘴里嘀嘀咕咕說的什么,根本聽不懂。探子第二次回來說,不知道為什么諸葛在求風的時候,上去又下來,反復了三次。周瑜對探子帶回來的消息越來越不懂,這個時候他已經(jīng)等不及了,所以問手下人,這大冬天的怎么可能會有東風,諸葛這小子不會是在騙我吧。他手下那個人是一個非常老實的人,所以說諸葛先生肯定不會騙人的,我們就耐心的等吧。
到了半夜,外面突然刮起了一陣狂風,周瑜出來一看,軍旗竟然飄向西北!東風果然來了。周瑜喜出望外,命令全軍立刻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又讓他手下兩員大將馬上去"七星壇"將諸葛亮拿下,他要用諸葛的人頭祭天發(fā)兵。不得不說周瑜可真是一個小人。
但是諸葛肯定早就算到了他會這樣做,于是早就吩咐趙云來接自己了,周瑜手下趕到的時候,諸葛早就已經(jīng)乘坐小船離開了南屏山。這是周瑜怎么也沒想到的。而更令周瑜意外的是,東風一來,他就派人去捉拿諸葛了,為什么諸葛會那么快的就不見人影了,他始終不相信這是一個巧合,但是又想不通。
直到周瑜臨死前想起探子第二次回來給他報告的時候說的話,他才恍然大悟。原來諸葛不僅精通氣象學,更是對赤壁周圍的地況做了很深的調(diào)查,他其實早就料定半夜一定會改變風向,刮起東南風。而至于諸葛當時嘴里念叨的只是他用來震懾其他人的,讓大家都以為他有通天的本領,從而讓別人不敢輕易動他。
那么諸葛又為什么上下來回跑,還跑了三趟,他那么大年紀了,不嫌累么,原因其實很簡單,他原本就不是去求風的,而只是在故意拖延時間,目的只是為了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把他接走的趙云。
細想一下,諸葛當時一定也是非常怕的,他那是一個豪賭,一旦賭輸,他也就沒命了,所以上下三次壇,只是為了看看趙云來了沒有,只要趙云一來,他就放心了,只需等到風聲響起,就可以立刻撤離了。
而聰明一世的周瑜當時卻沒有明白這一點,錯過了能夠殺死諸葛的最佳時機,直到臨時前才明白怎么回事,可是一切都已經(jīng)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