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為什么被誅九族?如何評價他的功過?
愛里死俗
說到主父偃其實這個人還是比較的有意思的一個人了,他的身世什么的非常的傳奇,他從一位出生貧寒的人最后竟然做到了大夫這樣的高職位,他最為著名的著作就是“推恩令”,就是這個推恩令對漢武帝來說真的是非常的實用了,鞏固了中央皇權,但是主父偃最后還是被誅殺了九族了,那么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主父偃他的功過是怎么評價的呢?下面就著這些問題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主父偃是齊地臨菑(今山東臨淄)人,他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卻得到了漢武帝的破格重用,最后官至中大夫之職。他一生最大的功績莫過于向漢武帝進言實行“推恩令”,鞏固了漢帝國的中央皇權。
漢高祖劉邦認為秦朝之滅亡的原因在于秦沒有分封同姓為王,導致中央失去屏障。為了確保劉氏江山的穩(wěn)固,劉邦在開國初期大肆分封同姓為王。然后這種做法很明顯是錯誤的,如此大肆分封的結果就是諸侯國的勢力大增,并且嚴重威脅到了中央朝廷。
自文、景兩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諸侯國的勢力一直都是朝廷所面臨的巨大難題。
漢文帝在位時,賈誼有鑒于淮南王劉安、濟北王劉興居的叛亂,提出了“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漢文帝雖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賈誼的建議,但是沒有完全解決問題。
漢景帝即位以后,采納了晁錯的建議進行削藩,但是卻直接導致了諸侯國中的實力派強力反彈,最終爆發(fā)了“七國之亂”。漢景帝雖然迅速平定了叛亂,并且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來削弱諸侯國的實力,但是問題仍然未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漢武帝初年,一些大的諸侯國依舊擁城數(shù)十、轄地千里,且這些諸侯國驕奢霪逸,不聽從中央的號令,對朝廷產(chǎn)生了嚴重的威脅,而“推恩令”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主父偃上書漢武帝,他建議令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為列侯。這樣,名義上施恩,實則是將各個諸侯國進行肢解以此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這個建議既迎合了漢武帝鞏固皇權的需要,同時也避免了諸侯起兵反抗的可能,因此很快便被漢武帝所采納。
主父偃的計策順利解決了漢武帝所面臨的難題,因此他也得到了漢武帝的寵幸。一個人一旦得勢便容易得意忘形,主父偃也不例外。除此之外,他自身還有一個致命缺點——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在這種情況下,爬得越高就意味著隨時有可能會摔得越慘。
漢武帝時期齊國的諸侯王齊厲王與自己的姐姐亂倫,主父偃想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對方,但是結果吃了閉門羹。主父偃便由此記恨上了齊厲王,他向漢武帝建言說齊國早在七國之亂的時候就有謀反的意思,現(xiàn)在又搞姐弟亂倫,這里頭得好好查查才行。于是乎漢武帝派他到齊國為相,齊厲王知道這位武帝跟前的大紅人肯定會公報私仇,最后居然自個兒服毒自殺了。
這案子還沒有水落石出當事人卻死了,之前就與主父偃不對付的趙王借機落井下石向武帝進言稱主父偃謀害齊王同時還存在受賄的問題。漢武帝隨即將主父偃下獄,就這樣這位朝廷中的大紅人一下子淪為了階下囚。

主父偃喜歡揭發(fā)別人的隱私,因此得勢的時候朝中的大臣們都向他行賄攀關系以求自保,據(jù)說賄賂他的金錢達數(shù)千金之多。正所謂“墻倒眾人推”,在他落難之后御史大夫的公孫弘勸說漢武帝誅殺主父偃,而其他大臣們也巴不得他早點死紛紛落井下石,最終主父偃被族誅。
他的死與其說是命運不公,倒不如說是他的性格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