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是不是三國中性格最開明的皇帝?其實孫權晚年也開始猜忌人
熱情在退燒
東吳一直都是被稱為“人和”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孫權處事比較大度開明,使得東吳上下長期以來人心沒有發(fā)生太大變化,大家始終還是能團結到一起。以至于曹操也非常欣賞孫權的性格,雖然劉備也是以仁義著稱,但孫權的開明程度恐怕是三國之最。起碼孫權在位的這20多年里,東吳整體還是發(fā)展非常好的,不過孫權晚年似乎也陷入到了一種焦慮當中,性格變得開始愛猜忌人。而且孫和跟孫霸的太子之爭,使得東吳第一次產生了內部的分裂。

其實對孫權影響最大的人就是孫策,因為孫策從小就把孫權當做是接班人培養(yǎng),因為孫策是要自己上戰(zhàn)場殺敵的人,所以就存在犧牲的風險,他必須保證自己后繼有人,而孫權就是他的最佳繼任者。后來等孫權真正即位后,果然沒有讓孫策失望,反正是令東吳越來越強大了。讓然周瑜在其中幫了孫權很多,也讓孫權得到了朝中老臣們的信任,因為歷史上兄弟相殺的例子也不少,有時候家人才是對你威脅最大的人。

孫權年輕氣盛,但不會驕傲,而且情商很高,懂得能屈能伸的道理。如果早年孫權有點不知好歹的話,可能東吳早就向曹操俯首稱臣了,也不會出現(xiàn)后面的那么多事情。孫權最怕的就是曹操拿下荊州,那自己父親和哥哥辛苦打下的東吳江山就要付諸東流了,所以才會極力主張抗曹,雖然戰(zhàn)前雙方兵力上的差距根本就不成正比,但依靠精湛的演技和謀略的布置,吳蜀聯(lián)軍奇跡般的戰(zhàn)勝了曹魏大軍。這也是三國最大的一個轉折點。

按理說赤壁之戰(zhàn)過去以后,孫權在歷史上的地位會更受人尊敬,不過現(xiàn)實似乎都把功勞記載了周瑜身上,當然孫權當時還是非常大度的,也沒覺得有什么。不過到了孫權晚年,似乎在朝中的一切氣氛就都不一樣了,孫權會非常猜忌手握兵權的人,就跟晚年的諸葛亮一樣,無端猜忌魏延會反叛。如孫權派出將領出去打仗的話,都會提前把他們的家人留在城中,不能隨意走動,很明顯就是用來當做人質。

還有就是孫權開始聽不進勸告和意見了,不管百官是誰只要對他產生質疑,就會立馬被制止嚴重點可能還會被抓捕。而且孫權還會成立一個部分,專門用來監(jiān)視權臣,搞得朝中人人自危。而這種情緒在孫和孫霸太子之爭時徹底爆發(fā)了,最后孫和被廢,孫霸被賜死,孫家血脈也出現(xiàn)了問題,導致吳國后來走向衰敗。所以說,有自知之明的皇帝懂得讓自己在什么時候退位,而不是無意義的迷戀各種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