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九錫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受九錫者多半篡位了?
哇咔咔
說到九錫這個東西其實是在電視劇里面是經(jīng)常見到的,什么什么誰誰被加封九錫等等,但是再往后面的看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得了這獎賞的人好像都謀反篡位了吧,那么這個九錫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東西,是不是有九錫屬性加成呢?下面就著這個問題一起來揭秘看看吧!

西漢末年,王莽被漢平帝劉衎賜九錫,之后便篡位稱帝,建立新朝;東漢末年,曹操被漢獻帝劉協(xié)賜九錫,之后其子曹丕便篡位稱帝;曹魏末年,司馬懿、司馬昭父子都被曹魏皇帝賜九錫,之后他們的子孫司馬炎便篡位稱帝。后來的很多權(quán)臣,也被皇帝賜九錫,然后篡位稱帝。那么“九錫”是什么東西?為何多數(shù)被賜予九錫的人都篡位稱帝了?
“九錫”就是“九賜”,是天子賜給臣子的九種禮器,是最高的禮遇。據(jù)古書《禮記》所載,這九件東西分別是:車馬、衣服、秬鬯(jùchàng)、朱戶、納陛、弓矢、斧鉞、虎賁 、樂縣,它們各有不同的含義。

1.車馬:指天子所乘的馬車,用六匹馬牽引,豪華又威嚴(yán)。天子賜車馬,表彰德行高尚的人。
2.衣服:指袞冕之服和赤舄(xì)。袞冕是古代皇帝及大臣參加重大活動時穿的禮服和禮冠,赤舄是天子和諸侯穿的鞋子。 天子賜衣服,表彰能安定人民的人。
3.秬鬯:古代一種香酒,用于祭祀和賞賜諸侯。天子賜秬鬯,表彰有孝道的人。
4.朱戶:指紅漆的大門。古代富貴之家也通常將大門漆紅,但和天子賞賜的朱戶有些區(qū)別。 天子賜朱戶,表彰擁有民眾多的人。
5.納陛:特制的臺階。有兩種不具體的說法,一是能隱藏登階人身體的臺階,二是階級平緩的臺階。天子賜納陛,表彰能進善言或賢才的人。
6.弓矢:指特制的紅、黑色的專用弓箭。天子賜弓矢,表彰能征討不義的人。
7.斧鉞。上古兩種相似的兵器,代表刑罰、殺戮,是軍權(quán)和國家統(tǒng)治權(quán)的象征。 天子賜斧鉞,表彰能誅殺罪者的人。
8.虎賁:古代稱皇宮禁衛(wèi)軍的將領(lǐng)為虎賁,也稱勇士為虎賁。天子賜虎賁,表彰能除退奸惡的人。
9.樂縣:樂懸,指制定和校正音律的工具。天子賜樂縣,表彰使人民安和快樂的人。
九錫之物有著象征意義,是天子用來表彰品德高尚,能力不凡,功勞卓著的大臣。而得到了九錫的大臣,不但擁有和天子相近的裝備,還擁有和天子相近的權(quán)力,身份相當(dāng)于“副皇帝”。
古代春秋霸主,如齊桓公在葵丘會盟諸侯,周天子賜給他弓矢和車馬。晉文公擊敗楚國,周天子賜給他弓矢、車馬、秬鬯、珪瓚。這些東西,表示周天子對他們霸主身份的認(rèn)可,代表天子征討不服。
西漢末年的王莽,就是第一個接受九錫的人,而王莽最終也篡漢稱帝了。王莽的九錫之物與《禮記》所載的物品略有不同,它們分別是:車馬、衣服、秬鬯、朱戶、納陛、弓矢、斧鉞、虎賁、珪瓚。不同之處是“樂縣”換成了“珪瓚”,珪瓚是古代的玉柄酒器。
曹操接受接受的九錫之物與《禮記》所載的相同,但加了珪瓚,嚴(yán)格算起來是十件,但將珪瓚算作秬鬯的副品,就是說酒杯和酒算作一件,所以仍是九錫。后世的人加九錫,也是依照曹操的例子。

有王莽和曹操的先例,在皇權(quán)衰微時,九錫就成了權(quán)臣要篡權(quán)的象征之物。權(quán)臣不好意思直接向天子開口索要九錫,通常是趨炎附勢的下屬揣摩主子的心思,然后向天子奏請。這時天子雖然心里明白賜九錫的后果,但又不敢不給,否者權(quán)臣可能賞天子一杯毒酒。
天子賜九錫,通常權(quán)臣最終都會笑納,但吃相不能太能看,還是要面子的,天下人都看著呢!于是權(quán)臣往往惺惺作態(tài),辭讓幾番:“哎,老臣羞愧,德行淺薄,受不起這等待遇?!碧熳与m然心里鄙視:“看你裝到幾時”,但還得勸說權(quán)臣接受,不然自己的誠意不夠,性命難保。最終,權(quán)臣還是接受了九錫。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會接受九錫的,如果沒有篡位的心思,或者沒達到篡位的條件,那么接受九錫只會有害無利。比如李嚴(yán)曾向諸葛亮勸進受九錫,但諸葛亮婉拒了,他回答:“等到滅魏之后再說,那時候大家一起受賞,別說九錫,就是十錫也可以領(lǐng)受?!?/p>
接受九錫的人,不一定都篡位稱帝了,篡位稱帝的人,也不一定都接受了九錫。不過,如果接受了九錫,那么篡位稱帝就比較容易。自新朝王莽到唐朝李淵,期間有眾多權(quán)臣接受九錫,篡位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