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分封的那么多諸侯 為什么都不幫他
煙圈的寂寞
秦漢之際,楚漢之爭是最受人關(guān)注的一段時期,項羽和劉邦之間的爭斗,總是人們熱衷于討論的話題。而在這之前,項羽也算是一家獨大,他甚至可以做到分封諸侯。如此說來,當(dāng)時天下諸侯也都是項羽分封的,按理說對項羽應(yīng)該是有一些感激之情的,但是為什么后來,諸侯們卻一個都不愿意出手幫助項羽?大家到底對項羽是什么樣的一種態(tài)度呢?
如果把秦末的天下,看成是一塊“大蛋糕”的話,那么項羽的十八路諸侯分封,就是把這塊“大蛋糕”切成十八塊,一人一塊的分了,其中還有一些分到小蛋糕的(封侯的)。那些造反的都是,要么沒有分到蛋糕的,比如田榮,彭越(人家壓根沒有想到他),要么對分到的蛋糕不滿的,比如劉邦,陳馀。那么其他相對滿意這塊蛋糕的諸侯,更不想沒事惹事了,好好守好這塊蛋糕,天下有變,能觀望就觀望,一旦局勢明朗,就趕緊站隊,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其中典型就是英布了,英布曾經(jīng)作為項羽的前鋒,戰(zhàn)功赫赫,項羽也十分欣賞他,分封諸侯時,英布是九江王。封國的地理位置在西楚之南,項羽的后方,可見項羽對他的器重??墒菦]有想到,英布不但不出兵幫助項羽,后來還被劉邦策反,和韓信等人圍攻項羽于垓下。英布直到背叛項羽前,項羽還對英布有期望,使者還在不斷催促英布出兵。因此,英布對項羽的反叛,多少帶著一些“反復(fù)無?!钡牟涣x之舉。后來,英布作為西漢的異姓王,再次造反,不過被吳芮的孫子吳回誘捕殺死。
說到吳芮,諸侯王之中,保存最好就是項羽時期的衡山王,西漢初期的長沙王吳芮家族。吳芮是吳王夫差的后人,在楚漢戰(zhàn)爭中,吳芮聽從張良的勸告,從支持項羽改為支持劉邦,西漢建立后,吳芮被封為長沙王。后來,張良辭官后,來到吳芮處,又勸吳芮低調(diào)保存。于是,吳芮將大部分領(lǐng)土,士兵讓出,交給劉邦家族,逃過了劉邦的猜忌之心。后來,長沙王傳五世,無后代繼任,才被西漢收回,這也算是這些諸侯王唯一的一支了。從項羽的十八路諸侯到劉邦的八位異姓王,他們要保有的,不就是世代相傳的利益嗎?
項羽分封諸侯時,也知道天下的文化還未大一統(tǒng),戰(zhàn)國諸侯分立的思想,還殘留在人們里。所以,項羽采取了霸王分封制來解決這一問題。但是,霸王分封制只是迎合了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沒有解決大一統(tǒng)趨勢的時代問題。同時,分封制沒有充分照顧各派利益,比如齊國的貴族,新興的勢力以田榮兄弟為主,舊貴族勢力以齊國王室后人為主,項羽只是封了舊貴族派,這就造成了激烈的矛盾。
趙國的趙王歇只是傀儡,主要是張耳和陳馀這對基友在把持,張耳有名望,軍事能力差點,因為跟隨項羽被封王,陳馀則只是個侯。這件事徹底讓張,陳基友關(guān)系破裂,也為項羽被齊國戰(zhàn)爭所陷,埋下伏筆。另外,實力派彭越帶著一萬多士兵,沒有人理,可憐兮兮的,最后投入劉邦的懷抱。而劉邦是早晚必反的,因為部下都是“山東之人”,背井離鄉(xiāng)到了窮山惡水的西北,不造反的話,劉邦的部下也是作鳥獸散。所以,劉邦一拜韓信為大將,部下又驚又喜,驚就不用說了,喜的就是劉邦有打回“山東”的志向了。
秦末的大亂,天下的蛋糕是不好切的,霸王分封制并沒有解決當(dāng)時的矛盾,這塊蛋糕無論怎么切,也就無法讓所有的人滿意和安心。所以,諸侯王不援助項羽,甚至走向項羽的對立面的道理就在這里。當(dāng)然這也不能都怪項羽,天下一統(tǒng),除了個人能力和順應(yīng)大勢外,跟時代的推動也有一定關(guān)系。到了劉邦的西漢時,諸侯王已經(jīng)再次洗牌了,劉邦本身兼有楚文化和繼承秦制的優(yōu)勢,又采取分封制和郡縣制并行的制度。分封制解決了諸侯王思想殘留的問題,文化差異問題,郡縣制順應(yīng)了大一統(tǒng)的趨勢,朝廷中央的綜合實力(兵源人口,賦稅經(jīng)濟)的問題,最終造就了西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