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是一個怎么的人?范蠡生平簡介
茉莉蜜茶
范蠡是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道家學者。范蠡出生于楚國,被認為是最早一批提出商業(yè)理論的人,所以很多做生意的人會把范蠡當做是“商圣”。其實范蠡從小家境并不算好,但他十分愛學習,而且善于結交,長大后因不滿楚國的政治圈所以投奔越國,此后成為了越王勾踐最重要的幫手。范蠡曾輔佐勾踐復國,并且滅吳一雪前恥。立下汗馬功勞的范蠡最后卻決定隱退經(jīng)商,并且三次發(fā)財又三散家財,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01 范蠡觀察越王,產生離開念頭。
話說勾踐置酒文臺之上,大宴群臣,歡慶滅吳之功,樂師們作曲歌功頌德。在歡悅的氣氛中,可是勾踐本人卻面無喜色。范蠡猜中了勾踐的心思,他是只愛土地財物,不惜臣民的死活,即使謀成國定,也永無滿足之日。范蠡于是產生了離開勾踐的念頭。
將離去之前,他對文種說越王將來會誅戮你的,文種不以為然。范蠡后來寫信告訴他一些“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犬烹”和物盛而衰,適時進退的道理。還說越王為人,長頸鳥啄,鷹眼狼步,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你若不走,終有一天會加害于你。但終究口說無憑,文種還是不信。
02 范蠡去意已決,勾踐留人心切。
范蠡向勾踐辭行,勾踐流淚挽留,又加以威脅,說你真走了,我將殺戮你妻子!范氏軟硬不吃,他說:“君子適應形勢,有計不急于成功,死也不怕人猜疑,內心也不
自欺。你走,妻子犯什么罪呢?”于是乘扁舟遠去三江、五湖煙水之中,開始人們也不知他的去向和所在。
據(jù)說,不出他所料,越王還封他的妻子土地,鑄他金像于座右表示不忘故舊,并朝夕相與論政。人走了,就是一尊無害的偶像,可以崇拜,借此沾名;而對于還存在的功臣卻是另一種態(tài)度。
03 范氏預言中的,文仲伏劍自殺。
范蠡走后,舊時同僚,有的走,有的疏遠于勾踐,文種也消極起來,怠于朝政。果然有人進讒言,說文種心懷怨望,甚至說要謀反。盡管文種向勾踐解釋,勾踐總是郁
郁不歡。這時關于對待魯哀公想求越國伐三桓之事,君臣之間也意向不同。
過了一年,勾踐就向文種索取他過去宣揚的“九術之策”。文種自知不免,方才醒悟日前范蠡的勸告,真所謂“大恩不報,大功不還”是常規(guī)。于是越王也賜給文種“屬鏤”之劍。文種仰天哀嘆:身為楚國南陽之宰,終為越王之罪囚,后世的忠臣,一定會以我為鑒戒!于是伏劍自殺。
04 陶朱公經(jīng)營有道散財鄉(xiāng)鄰,不愿應齊侯賜相位之聘。
范蠡起初在東海之濱治產業(yè),他善于經(jīng)營,頗有積蓄。然后浮海至齊,慕伍子胥的忠悃,嘆為夫差所殺,就取名為“鴟夷子皮”,即子胥鴟夷浮江之意。在齊國,他從事農商結合的產業(yè),又建立室家,生了兒子,全家合力從事,積蓄達數(shù)十萬。也不愿應齊侯賜相位之聘,還散財于親友鄰里。后來,移居中原交通樞紐的定陶,主要從事商業(yè),號稱陶朱公。
古時“工商食官”,工商業(yè)為官府所經(jīng)營,春秋時代出現(xiàn)了個體工商業(yè),如前面說到鄭國的商人弦高就是一例。后期衛(wèi)國商人勢力壯大到會與政府為難的地步,孔門弟子子貢也經(jīng)商致富。到戰(zhàn)國時代就出現(xiàn)更多的工商業(yè)家了。反映了社會生產力和經(jīng)濟的發(fā)達。范蠡可說是這些商人中承前啟后的一位。
05 范門中男犯罪,莊生泄憤處死,陶朱公預料成真。
后來,范氏發(fā)生了一樁家庭悲劇,雖然不幸,卻從反面證明了他的人世經(jīng)驗豐富,預見正確。相傳他的中男犯罪被拘囚在楚國,他想用重金去贖免,裝了一車黃金,要派小兒子前往??墒?,他的大男卻要去,夫人也按常理支持大男,朱公不得已,就讓大男捎去給舊友莊生一封信,并叮囑大男把千金全給莊生,一切聽其所為。
大男到了楚國,找到莊生家,起初按父親囑咐照辦。莊生叫他回去,一切也不要探問。莊生家貧,但以廉直聞名,楚國君臣都尊重他,他本無意得這千金,待事成后歸還,先作信任的抵押。莊生入見楚王,說今夜某星座預示災異,王若施德可以消除。于是楚王使人封三錢之府以示節(jié)儉。其他官員也受了朱公大男的賄賂活動,這時,紛紛報訊說他弟弟得救了,因為楚王封錢府之后照例要大赦。
大男得訊見事已成功,卻又去莊生家說弟弟將獲赦,莊生知道他的心思,退回黃金,但覺受騙,再見楚王告以將大赦的傳言,楚王因被人覺察他未施行的意圖而惱怒,立即處置罪犯。結果朱公中男被判死刑,大男為之奉喪慟哭而歸。
母親和眾鄉(xiāng)親甚為悲哀,唯有陶朱公卻說:我已預料了八九分。因為大男與我共患難,治產業(yè),惜財如命;小兒子從沒吃過苦,不知財產貴重,所以這件事只能讓小兒子去辦。這是事物的定理,悲哀無濟于事。
故事也許帶點寓言性,卻并非完全是子虛。足見范蒸在政治進退上有遠見,治產業(yè)生財有道,處理人事糾紛也自然體察入微。在剝削階級的政治斗爭中,爾詐我虞,媚強凌弱是常事,最惡毒的莫過于過河拆橋,飲水塞井,甚而骨肉相殘,以怨報德,這種鬧劇,縱觀春秋一代真是層出不窮,少有能跳出這種塵垢之外,范蠡可以說在統(tǒng)治集團里是一個頭腦清醒的佼佼者。
06 本文的總結與啟示
唐人有詩云:“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給予他以深情的贊嘆。煙水蒼茫,孤帆遠影,一個人漸漸遠去了,一個歷史時代也告別了我們一一春秋時代結束了。
《老子》有云:“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范蠡“富好行其德”,是因為他意識到物聚必散,天道使然。范蠡從人有盛衰、泰終必否的道理中隱約感覺到久受尊名,不祥的道理,可以說與老子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范蠡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我們可以把握到他的精神:健全的人格精神;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不斷進取的奮斗精神;誠實經(jīng)商的誠信精神;回報社會的無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