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翰為什么敢冒死更改詔書?張居翰下場如何?
寒江雪
提到古代宦官,可能多數(shù)人想到的都是一些奸臣、佞臣,但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則是一位不失正人君子的好官,他就是張居翰。張居翰在唐昭宗時期任范陽軍監(jiān)軍,他曾在劉仁恭的庇護(hù)下免去一死,后來唐莊宗即位,張居翰升至樞密使,但沒有因此就招事攬權(quán)。反而他還冒著生命危險,擅自更改皇帝的詔書,免了與王衍同行一千多人的性命。下面就為大家講講張居翰這個人物,還有這段歷史,一起來看看吧。

張居翰,字德卿,掖庭令張從玫養(yǎng)子,以養(yǎng)父之蔭入仕,唐末至五代時期著名宦官。
唐昭宗在位時期,任職范陽軍監(jiān)軍。
天復(fù)年間(公元901年——904年),唐昭宗為打擊宦官勢力,開始大肆屠殺宦官,張居翰在盧龍軍節(jié)度使劉仁恭竭力保護(hù)之下,幸免于難。
唐朝末年,張居翰追隨晉王李克用攻占潞州,改任昭義監(jiān)軍。
在潞州任職期間,張居翰鼓勵百姓植樹,“敦本惠農(nóng),有仁者之心”,深為百姓愛戴。
天佑四年(907年)六月,后梁大將李思安率十萬大軍圍攻潞州,張居翰、李嗣昭率軍嚴(yán)防死守。

后梁太祖朱溫多次給張居翰、李嗣昭寫信勸降,許諾以高官厚祿相待。
張居翰、李嗣昭不為所動,焚燒書信,怒斬來使,堅守了一年,后梁大軍雖占盡優(yōu)勢,卻對潞州城無可奈何。
天佑五年(908年),李克用病逝,其子李存勖承襲晉王爵位。
不久,李存勖親率大軍馳援潞州。
早已軍心渙散的后梁大軍,不堪一擊,爭相逃竄。
張居翰、李嗣昭得知援兵到了,率兵沖出城外,一路追殺梁軍,梁軍傷亡慘重,被斬殺一萬多人,生擒敵將三百人,繳獲軍糧一百萬石。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滅掉后梁,建立后唐,稱皇帝,史稱后唐莊宗。
張居翰因功升任樞密使,與丞相郭崇韜共同輔佐皇帝,張居翰雖位高權(quán)重,卻從不仰仗權(quán)勢結(jié)黨營私。
郭崇韜也十分痛恨宦官。
商議軍國大事的時候,張居翰就只是隨聲附和,從不發(fā)表個人意見。
低調(diào)處事,使他保全了自己免遭迫害。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后唐莊宗李存勖詔命太子李繼岌同郭崇韜征討后蜀,后蜀國君王衍自知難以抵御,于是選擇了投降。

同光四年(926年)正月,王衍入朝,后唐莊宗承諾厚待王衍,王衍大喜,不久率宗族及王鍇等舊臣數(shù)千人東遷洛陽。
四月,王衍一行人抵達(dá)秦川驛的時候,后唐莊宗聽信了伶人景進(jìn)的諫言,派遣宦官向延嗣誅殺王衍一行人。
后唐莊宗李存勖的詔書中有一句:“王衍一行,并宜殺戮?!?/p>
張居翰看到了詔書,就將詔書放在大殿的柱子上,把“行”字改成了“家”字,“王衍一行”就變成了“王衍一家”,而后送給向延嗣。
向延嗣奉“旨”斬殺了王衍及其親族,因為張居翰改了一個字,王衍屬下的大臣千余人得以幸免。
此后張居翰謁見明宗請求免官放歸田里,得到了明宗的批準(zhǔn)。張居翰辭朝后歸隱長安,天成三年(928年)四月,張居翰病逝,享年七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