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怎么死的?李斯到底為何而死?
秋海棠
說起李斯,相信大家對這個人不會很陌生了,我國歷史上秦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左相,位高權重。在秦始皇逝世之后,他與趙高合謀偽造了遺詔,迫使秦始皇長子扶蘇被逼自殺,立少子胡亥為秦二世,成為秦朝的統(tǒng)治者。秦王朝丞相李斯,于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被腰斬于咸陽鬧市,并夷三族。
幾十萬叛軍突然出現(xiàn)在咸陽城附近,李斯居然一無所知,更大地可能是李斯知情不報。無論是哪種可能,李斯都必須出面給胡亥一個體面的說法,給秦王朝一個體面的說法。
李斯之所以會死,就是因為他無法給出一個體面的說法。
李斯當然可以說:這一切是因為秦始皇好大喜功、奢侈享受、濫用民力,所以把老百姓逼得活不下去了,才會這樣大規(guī)模的造反。
可這種說法絕對是上不了臺面的,因為這會導致帝國出現(xiàn)大亂。而直接把責任推到先帝頭上,本身就是大不敬之罪。而仔細思考一番,這件事的主要責任其實也不能甩鍋給秦始皇。
大半個帝國已經(jīng)亂成一鍋粥,幾十萬叛軍已經(jīng)闖入函谷關,帝國政府還整天說形勢大好。直到幾十萬叛軍突然出現(xiàn)在距離咸陽城不足百里的地方,你們才對皇帝說,大事不好!
皇帝和關中人民都非常想知道:這一切到底是怎么發(fā)生的?這種時候去責怪秦始皇,豈不是牛頭不對馬嘴?
這樣巨大的叛亂,絕不可能毫無預兆,也不可能一夜形成,幾十萬叛軍更不可能從天而降,函谷關更不是紙糊的,帝國的文臣武將也都是大活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前幾天還說什么形勢大好,現(xiàn)在幾十叛軍就打到咸陽城下了。責怪先帝就想擺脫問責?你把事情想得也太簡單了吧?
李斯當然也可以說:這一切是因為胡亥諱疾忌醫(yī),所以下面的人只能報喜不報憂,事情惡化到這個地步,胡亥要負全責。
還是同樣的回答。首先,責任推到皇帝頭上是大不敬。其次,因為皇帝諱疾忌醫(yī),所以幾十萬叛軍就能從天而降?這樣說話的人到底有沒有邏輯?
幾十萬叛軍大張旗鼓地向函谷關逼進,這是絕對無法嚴守的軍事秘密。難道就因為皇帝諱疾忌醫(yī),你李斯作為百官之首就能無所作為,任由叛軍長驅(qū)直入嗎?難道就因為皇帝諱疾忌醫(yī),你李斯作為百官之首就能無所作為,知道叛軍打到咸陽城附近再報告嗎?
所以李斯不管怎么說,這事都怪不到秦始皇父子倆,要追根究底,還是得追到李斯自己的身上。
但是由于李斯權傾朝野,所以沒人敢提這一點。但有一個關鍵點是誰也不會忽略的。
想進入函谷關,必須經(jīng)過三川郡。三川郡守在叛軍經(jīng)過的時候,為什么不積極攔截?為什么不及時向中央政府匯報?從這個角度來看,三川郡守是嚴重失職加瀆職,甚至有通敵的嫌疑!
三川郡守名叫李由,是李斯的長子。
當周文進逼咸陽的時候,李斯的權力逐漸被削弱,所以開始有人找李由的茬。而這種指責,也讓李斯陷入了萬劫不復之中。
責任分清了,李斯父子負首要責任。但事已至此,就算殺了李斯父子也沒法退敵。而如果李斯父子能有辦法解決此次危機,未必就沒有脫罪的機會。
但問題是:李斯拿不出一個有效解決相關問題的辦法。
此時的胡亥,此時的秦王朝一定絕望到了極點。身為百官之首的李斯居然如此無能,怎能怪罪眾人落井下石呢?
咸陽作為帝國都城,城內(nèi)肯定有一支為數(shù)不少的精銳部隊存在。可李斯作為百官之首,卻沒有下令的魄力,派這支精銳部隊去迎戰(zhàn)敵軍。
如果這支精銳部隊被叛軍殲滅,秦王朝除了掛白旗投降之外別無出路。這種歷史責任,李斯不愿承擔??扇绻慌蛇@支精銳部隊營地,中央政府豈不是只能坐以待斃?
關中地區(qū)肯定也有為數(shù)不少的正規(guī)軍,但他們分散于關中各個軍事要地,遠水難救近火。就算關中各地區(qū)的正規(guī)軍集結(jié)于咸陽,焉知對面的叛軍不會四處騷擾打游擊?屆時,整個關中地區(qū)都會烽煙四起。
面對此情此景,李斯傻眼了,我們完全可以想象李斯當時有多尷尬。因為他是百官之首,在其位謀其政,李斯之死,在于他面對危機時的無能為力。
但秦王朝還是有能人的。就在這千鈞一發(fā)的危急時刻,少府章邯挺身而出說道:“帝國都城附近有幾十萬刑徒,咱們給這幾十萬刑徒分發(fā)武器,立刻就能擁有幾十萬軍隊。只要讓我領軍,絕對能打垮叛軍!”
真正的人才,只有在危急時刻才會出現(xiàn)。就在秦王朝危如累卵的時刻,章邯出現(xiàn)了,為這個即將倒塌的帝國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后世很多讀者認為:章邯的建議就是白日做夢。原因就在于:大家對秦國的刑徒缺乏了解。
很多人一說起秦國的大型工程,總會聯(lián)想到一個畫面:眾多戴著鐐銬的人,面色凄苦地干著重活;旁邊則是手拿皮鞭的監(jiān)工,面無表情地揮舞著鞭子。畫面轉(zhuǎn)換,吃不飽、穿不暖,餓死、凍死、病死、累死,都是家常便飯。
很顯然,這是腦補過度的行為。如果刑徒的工作場面真是這個樣子。就算章邯敢這樣做,秦王朝的重臣們也不敢采納這種意見。因為在這種環(huán)境中生活的刑徒,拿到武器之后很可能會先把秦軍干掉,在這種環(huán)境中生活的刑徒,體質(zhì)一定比普通人還差,不可能迅速成軍。
所以,秦王朝的刑徒生活當然不會幸福,但也不至于太苦。所謂的“天下苦秦久矣”和“暴秦”之說,并不客觀。
聽到章邯的建議,胡亥立刻批準。這也側(cè)面證實了一點:秦王朝從上到下都認為,刑徒可用,帝國對他們不算好,但也絕對不差。
此時還有一個問題:章邯的官太低,讓他獨自統(tǒng)帥幾十萬刑徒不太可能,究竟由誰來掛職作為章邯的領導呢?
按說,李斯的身份地位絕對夠格,可李斯在之前的一系列事件中早已威風掃地。別說是李斯的政敵,就算是李斯的嫡系,此時此刻都不太信任他了。
于是胡亥和趙高親自出馬,為章邯背書。沒有后顧之憂的章邯非常爭氣,直接把幾十萬叛軍全部趕出了函谷關。
事已至此,李斯還有什么臉面站在朝堂之上呢?別說什么秦始皇做錯了,也別說什么胡亥做錯了,千錯萬錯都是你李斯的錯!
幾十萬叛軍兵臨咸陽,你李斯一點辦法都沒有,只知道像個怨婦一樣地怨天尤人。看看人家章邯,帶著幾十萬刑徒就把叛軍全部殲滅了。
接下來自然就是秋后算賬的時間,李由被秋后算賬,嚴查他在三川郡的瀆職行為。
李斯聽到這個消息之后非常著急,他知道,如果自己再不反擊,等待著他的就只有死路一條。于是,李斯面見胡亥:如果您這樣放任趙高的權力發(fā)展下去,趙高總有一天會殺了您的!因為,韓非的理論,早就把這一切論述得非常詳細。
而趙高看到李斯敢這樣攻擊自己,也面見皇帝:李斯在外面的權勢比您還大,現(xiàn)在就是因為有我在,他才不敢肆意妄為,如果我死了,李斯肯定要篡位。
李斯說趙高心懷不軌,趙高說李斯權勢滔天,他們誰說的話是真的?
別人的意見不重要,胡亥的意見卻挺重要。胡亥的決定就是:把李斯抓起來。
李斯原本以為自己勞苦功高,可以免于一死,最終卻依然沒能逃過被殺的命運。
李斯臨死之時對自己的兒子說:“我很想再和你一起,牽著大黃狗去楚國郊外捉兔子,這樣的生活還能再有嗎?(原話: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想當年,那個一文不名的窮書生,因為不甘于貧窮,從楚地遠赴秦國,一步步爬到了權力的頂峰?,F(xiàn)在,他從權力頂峰栽下去時,忽然又想起了從前的生活。
是的,如果他當年沒有趕赴秦國,而是待在楚國過小日子,哪有今天的禍事呢?如果李斯安分地呆在楚國,會是什么結(jié)局呢?恐怕,只有老天爺知道。
李斯墓位于河南省上蔡縣蘆崗鄉(xiāng)李斯樓村東南?,F(xiàn)存的李斯墓高12米,底部直徑40米,墓前石碑數(shù)座,四周松柏環(huán)抱。2000年9月,該墓葬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明節(jié)掃墓添墳不置墳頭】由于趙高拿著李斯的人頭向秦二世請功,所以,李斯墓里掩埋的只是他的身軀和四肢。李斯的后人為紀念李斯而形成了一個風俗:清明節(jié)掃墓添墳不置墳頭,一直延續(xù)至今,全國獨一無二。
唐朝詩人胡曾專為李斯墓題詩,其詩曰:
“上蔡東門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歸?
功成不解謀身退,直待咸陽血染衣?!?/p>
宋朝大詩人劉敞也為李斯墓題詩:
“二事三公何足論,憶牽黃犬出東門。
天人忌滿由來事,枉持沙丘有舊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