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什么晚上要打更?
薄荷綠姑娘
“天干物燥,小心火燭”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在電視劇里面聽過吧,沒錯一到大晚上街道里面就會出來一些人就喊這個,這些人就是被稱為是打更人,那么有的人要說了,這個打更的其實就是告訴你時間的,但是古代人難道沒有打更人就不知道時間嗎?所以這個晚上打更應(yīng)該不止時間這一個原因了,那么古代人為什么晚上要打更,下面跟隨小編繼續(xù)揭秘分析看看吧!
打更人一出現(xiàn),意味著有事情發(fā)生,這是電視劇里的經(jīng)典橋段。打更人過去又叫更夫,很早很早以前,打更主要是為了驅(qū)鬼,它的起源是巫術(shù),這個打更可不是隨便誰就能夠打,需得是巫師來做。
后來,社會生產(chǎn)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人們?nèi)章涠?,日出而作,白天可以依靠自己的?jīng)驗或者日晷等儀器來判斷時間。但晚上,黑燈瞎火,月黑風高,怎么判斷時間?更夫的作用便體現(xiàn)出來了,手持一燈籠,穿著一馬褂,提著一銅鑼,沿著街道敲打銅鑼,邊走邊喊,猶如商販的吆喝。
“咚—咚”,一快一慢,高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燭”,意味著一更天了,也就是晚上七點;接著“咚!咚!”打一次,又打一次,高喊“關(guān)門關(guān)窗,防偷防盜”,意味二更天,晚上九點到;之后“咚—咚!咚!”一慢兩快,高喊“平安無事”,意味三更天,是十一點整;然后“咚—咚!咚!咚!”一慢四快,高喊“天寒地凍”,意味四更天,第二天凌晨一點至;最后“咚—咚!咚!咚!咚!”一慢四快,高喊“早睡早起,保重身體”,意味五更天,三點了。
聽到什么聲音,知道什么時候,該干什么事,成了一種習慣。古時候的人早睡早起,打更也只到五更天,凌晨三點,紛紛起床,做家務(wù),皇帝也準備上朝,新的一天就此開始。
除了報時,打更還充當110、119、120、巫師這四種配角。月黑風高,便宜行事,打更是在警醒,遇到偷盜則報案,遇案子則協(xié)助,遇到起火則喊人,遇到人生病則叫大夫,一聲聲“咚……”,是在驅(qū)鬼辟邪。
所以說“更夫”地位極其重要,而“打更”也是一個高危職業(yè),一旦危險降臨,首當其沖。同時,也是累活。從晚上七點起,到第二天凌晨三點結(jié)束,不但要盯著時間,還要敲鑼吆喝。累不累?
老百姓根據(jù)“打更”確定時間,更夫又根據(jù)什么確定呢?更夫?qū)儆诠珓?wù)員,或者是官方人員,那官方肯定會給予一定條件,可以通過燃香、沙漏等來計時。
后來,隨著鐘表的普遍,“更夫”這種職業(yè)也消失在了歷史的舞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