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攝像頭靠什么抓住逃犯?畫像真的有用嗎?
煙圈的寂寞
其實很多案件的成功破獲率并沒有很高,基本上都是因為沒有目擊證人或者不清楚罪犯是誰。所以在古代的時候沒有攝像頭,那要怎樣才能抓捕到罪犯呢?在影視劇中我們一般看到的都是貼一張?zhí)臃傅漠嬒?,然后再城門口一一對照,這樣雖然可行但是效率低下,而且成功率也很低。下面就為大家講講古代到底是怎么抓捕逃犯的,其實比大家想象中要復雜的多,可能幾個月、半年才能破獲一起案子。
古代雖然沒有監(jiān)控,也沒有照片,但抓捕逃犯卻并不一定比今天難,有時候效率反而會比今天還要高。
在古代,在抓捕逃犯前,也會在各地張貼海捕文書,這就是古代版的通緝令,多數(shù)情況下,海捕文書只有文字描述,只有少量情況下會輔助有逃犯的畫像,名曰“畫影圖形”,當然,這個配圖也只是起到輔助作用,畢竟古代的畫像很難畫的惟妙惟肖,真正起作用的是海捕文書上的詳細描述,包括嫌犯的姓名、籍貫、身高、有沒有胡須、臉上有沒有痣等面部特征。
那么各地官府的捕快僅僅靠這些文字描述就能像大海撈針一樣抓到逃犯嗎?答案是能!為什么呢?
1、古代的交通。古代的交通并不像今天一樣便捷,加上古代人口流動性很低,可以說一個地方不會像今天一樣每天都會有新面孔出現(xiàn)。特別是在古代,各地都推行保甲連坐制度,遇有行蹤不明的人出現(xiàn)在自己的村子,保里的人都有義務及時報官,否則一旦被證實此人是逃犯而保中無人檢舉的話,是會受到牽連的。
此外,逃亡的交通不便,但拘捕者的交通卻是非常便利的,僅靠兩只腳逃亡的逃犯,無論如何是跑不過官府的馬匹車輛的,畢竟他們可以通過官方驛道從容的將海捕文書下達到各處關卡。西漢時期,官府在抓捕一名詛咒漢宣帝的巫女時,海捕文書甚至下到了甘肅一代的長城烽火臺。
2、照身帖。古代雖然沒有照片,但也是有身份證明的,也就是所謂的“照身帖”。早在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商鞅就在秦國境內(nèi)推行了這一制度,結果到商鞅逃亡時,卻因為沒有這個“照身帖”而被旅店拒絕入住。此后這一制度就被后世王朝所繼承,并不斷發(fā)展也演變。如明朝時,商人、進京趕考的秀才出行都需要有路引,否則寸步難行。
要知道,在古代除宋朝外,所有朝代都是實行宵禁的,逃亡在外的人,如果晚上沒有落腳點,很容易被巡夜的官兵抓捕。唯一的選擇是走人跡罕至的山野小路,或者干脆逃入深山之中,與野獸為伍。那做個假的照身帖行不行呢?很難,古代做假照身帖可不像今天這樣有成熟的黑暗產(chǎn)業(yè)鏈。
3、懸賞。上面提到,遇到行跡不明的人不舉報會受到牽連,除此之外,還會有重金懸賞,這樣雙管齊下,自然會有人樂此不疲的去檢舉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在明朝時,檢舉逃犯,有時候甚至會被授予官職,而逃犯家中的全部財產(chǎn)也會獎勵給舉報人,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