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宋朝結婚很難?宋朝的婚姻制度是什么?
分手達人
婚姻是很多人一生當中的大事,雖然現在有很多人存著不愿結婚的想法,但是總也擋不住家中的催促,畢竟長輩的想法與年輕人總是不一樣的。不過,就算要結婚,現代人結婚也是很難的,經常能夠看到各種攔在婚姻路上的路障。不過,古人結婚也未必就那么簡單,尤其在宋朝,結婚實在是難上加難。為什么呢,他們遇到的問題和我們一樣嗎?
1.同姓不婚,甚至上升到法律層面
同姓男女不能成婚,這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禁忌。從周朝到秦漢,從魏晉到唐宋,中國一直有同姓不婚的風俗,甚至還把這個風俗上升到了法律層面。例如宋朝律法就規(guī)定:“諸同姓為婚者,各徒二年?!蓖盏囊荒幸慌Y婚,被官府發(fā)現,將會處以兩年徒刑。
當然,法律和現實往往是脫節(jié)的,紙面上的規(guī)定未必總能在現實中得到實施。
查《三朝北盟會編》:“俊有愛妾,錢塘妓張秾,知書,俊文字,秾皆與之?!闭f的是南宋大將張俊娶杭州妓女張秾為妾,張秾知書達禮,文化水平高,張俊平日里的公文和書信,都由張秾來代辦。
張俊姓張,張秾也姓張,他和她同姓,但是卻結了婚。
大家可能認為,同姓不婚僅限于娶妻,不限于娶妾,張俊娶一個同姓的小妾,并不違背傳統(tǒng)習俗。但是被儒家奉為傳統(tǒng)習俗之圣經的《禮記·曲禮》寫得很清楚:“娶妻不娶同姓,故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比⑵薏豢梢匀⑼眨{妾也不可以納同姓,假如在戰(zhàn)亂之際和風化之地娶妾,無法得知妾的姓氏(例如女方自幼被拐賣,不知道生身父母是誰),那就要請神仙來幫忙,好好占卜一下。假如占卜結果顯示該妾與你同姓,仍然不能迎娶到家。
宋朝文官武將多如牛毛,違背同姓不婚習俗者極其稀少,目前僅發(fā)現張俊一例而已。不過在普通老百姓那里,同姓成婚的可就多了。宋哲宗在位時,禮部官員魏承訓上奏說:“同姓而婚,例有明禁,而閩中愚民不曉禮法,同姓合娶者所在多有?!惫俑m然對同姓婚配明令禁止,但福建一帶違背禁令者比比皆是。
2.表親通婚,可以增進宗族利益
古代中國反對同姓通婚,但不反對表親通婚。說到這里,大家可能會想到賈寶玉娶了自己的表姐薛寶釵,陸游娶了自己的表妹唐琬。事實上,古代表兄妹通婚雖然很常見,但陸游和唐琬卻完全不是表兄妹。
很多朋友都以為,陸游的母親姓唐,唐琬也姓唐,所以唐琬應該是陸游的舅表妹。陸游的母親確實姓唐,但是唐琬跟陸母的娘家并沒有血緣關系。陸游的母親是唐介的孫女,唐介是北宋大臣,官至參知政事,相當于國務院副總理,籍貫在湖北江陵。唐琬則是唐閎的女兒,這個唐閎決非陸游的舅舅,他是浙江紹興人,是陸游的同鄉(xiāng),是北宋末年一個小京官的兒子,跟唐介家族八竿子打不著。
許多史學家都誤傳唐琬與陸游有中表之親,其實這是誤讀史料的結果。唐琬與陸游離婚后,改嫁給一個名叫趙士程的人。這個趙士程是皇族子弟,是宋太宗的第六代孫,也是宋仁宗的第十個女兒秦國公主的侄孫,同時又是陸游的遠門表兄弟——陸游的姨媽嫁給了秦國公主的兒子。史料中所謂“中表之親”云云,指的是陸游與趙士程,并非指陸游與唐琬。
宋朝表兄妹通婚比較典型的例子,是蘇東坡的姐姐蘇八娘嫁給了表哥程正輔。程正輔的父親就是蘇東坡的舅舅,程正輔就是蘇東坡的表哥,他們通婚,才是真正的表哥娶表妹。
古代中國不反對表親結婚,但反對同姓為婚,這跟優(yōu)生優(yōu)育無關,只與宗族利益有關。
表親結婚是可以增進宗族利益的,它將這個家族與那個家族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擴大了部族的規(guī)模,穩(wěn)固了宗族的關系網。
同姓結婚呢?則是在部族內部進行的,并不能從外部關系上為這個部族做出貢獻,所以古人支持表親通婚,反對同姓通婚。春秋戰(zhàn)國時人們認為“同姓為婚,其生不蕃”,說的是同姓通婚會讓莊稼歉收、牲畜死亡,這是迷信的觀點,是通過鬼神禁忌來限制同姓通婚,從而促進部族間通婚。
3.姑娘出嫁難,蘇轍“破家嫁女”
俗話說得好:沒有嫁不出去的姑娘。不管女兒長得是沉魚落雁還是鬼頭蛤蟆眼,只要到了出嫁年齡,都會有成群結隊的媒人上門提親。男孩可就苦了,在廣大農村地區(qū),但凡文化程度低、手藝沒學好、出門打工掙不了大錢、父母又不是生意人或者村干部的小伙子,都免不了要為自己的婚事發(fā)愁。
即使那些有文化有手藝的農村小伙,娶個媳婦也不是那么容易,因為娶媳婦得拿彩禮,而這幾年的彩禮是越來越重。比如在我的老家,訂親時要不掏出三十萬以上的紅包來,女方以及女方的父母是肯定不會答應的。女方倒不用花多少錢,過門時帶過去一張大床、一臺電視、一輛電動車以及紅漆馬桶和梳妝臺,所有嫁妝捆一塊兒,兩萬塊錢封頂。
可是宋朝,情形竟然完全相反,那時候娶媳婦不需要多少彩禮,嫁姑娘倒需要很多嫁妝。
宋徽宗初年,蘇轍的女兒要出嫁,為了給女兒籌辦嫁妝,蘇轍特地賣掉了他在開封近郊購置的一塊田地,賣了九千四百貫,全讓女兒帶進了婆家。此時已是北宋后期,通貨膨脹,貨幣貶值,但是一貫的購買力仍然相當于現在三百塊錢。九千四百貫相當于現在多少錢?兩三百萬!蘇轍在日記里說,他這是“破家嫁女”。換言之,為了給女兒辦嫁妝,他幾乎傾家蕩產。
南宋人袁采說,一個平民家庭,如果不是特別有錢的話,必須在女兒還很小的時候就為其嫁妝做好打算。換句話說,你得早點兒攢錢,不能到女兒該出嫁了,才發(fā)現存款不足,置不到像樣的嫁妝,而不得不賣地賣房。但是袁采沒說要在兒子還很小的時候就為其彩禮做準備,這說明跟女孩出嫁比起來,男孩娶親并不會給父母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
宋朝有很多平民家庭置不起嫁妝,不得不讓女兒一直在家待嫁。例如南宋初年,四川華成縣令侯可調查發(fā)現,他的治下竟然有幾百個未婚老姑娘。這幫老姑娘之所以嫁不出去,不是因為長得丑,而是因為“娶婦必責財于女氏,貧女有至老不得嫁者”(程顥《華陰侯先生墓志銘》),男方父母一定要讓女方拿出厚厚的彩禮,窮人拿不出,所以他們的女兒嫁不出去。
宋朝為什么刮起一股厚嫁風呢?因為宋朝女性擁有了一定的財產權。
按照大宋律條及社會習俗,婦女是有財產權的,但僅限于她的嫁妝。也就是說,對于婚姻存續(xù)期間的財產,妻子不能與丈夫平分,她只能支配自己的嫁妝。而她過門時陪嫁的衣服、首飾、家具、房契、田契乃至丫鬟和老媽子,其公婆、丈夫以及丈夫的族人,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動用。如果她與丈夫合法離婚,可以將這些陪嫁全部帶走,而這對于婆家來說自然是一筆不小的損失。為了財產,有腦子的公婆決不會輕易虐待兒媳??墒侨绻慵尢伲蛘呦瘛陡]娥冤》里的竇娥那樣僅僅是一個童養(yǎng)媳,根本沒有嫁妝,那她在婆家的地位就要一落千丈了。
4.發(fā)紅包、發(fā)喜糖,還要撒豆谷
宋朝女生陪送了那么多嫁妝,到了出嫁那天,居然還要給迎親隊伍發(fā)紅包。宋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刻畫了迎親隊伍討紅包的場景:
迎親隊伍來到家門口,男方的儐相先念詩:“高卷珠簾掛玉鉤,香車寶馬到門頭。花紅利市多多賞,富貴榮華過百秋?!被t利市就是紅包,儐相、媒婆、抬轎的,人人有份。誰來發(fā)給他們呢?新娘一方。
好在新郎一方也不能躲清閑?;ㄞI抬到新郎家時,司儀、樂隊和端茶倒酒的執(zhí)事會在大門口攔住轎子,不讓新娘進來,必須等到男方給他們發(fā)了紅包才放行?!秹袅讳洝份d:“迎至男家門首,時辰將正,樂官、妓女及茶酒等人互念詩詞,攔門求利市?!毙吕梢姞?,趕忙請人代念《答攔門詩》:“從來君子不懷金,此意追尋意轉深。欲望諸親聊闊略,毋煩介紹久勞心?!?《事林廣記》前集卷10《婚禮總敘》)一邊念詩,一邊散發(fā)紅包,一邊將谷子、豆子、糖果、銅錢撒到門外,讓圍觀的小朋友爭搶。
新娘過門,新郎撒豆谷,見于宋人高承編寫的《事物紀原》。據說成婚當天,門口會有三煞攔阻新娘。哪三煞?烏雞、青羊、青牛,三種動物變成的神煞。雞吃五谷,牛羊吃草,漢唐古人娶親,撒的是谷物和草料。谷物尚可,草料就太寒酸了,所以宋人改撒豆谷、糖果和銅錢,就像現在婚禮上撒喜糖一樣。
新娘花轎抬進門,儐相念詩,執(zhí)事放鞭炮,吹鼓手滴滴答答奏起曲子,媒婆攙扶新娘下轎。按照北宋時中原地區(qū)的風俗,新娘雙腳不能沾地,要踩著青色的地毯(不是紅地毯哦)走進新房,坐在床上,等待婚禮儀式的到來。姑嫂、小孩和鄰居老太太涌進新房圍觀,指手畫腳品評新娘的坐姿。但是她們看不到新娘的長相,因為新娘的頭臉一直被紅蓋頭蒙著,只有在拜過天地以后才會被新郎揭開。
拜天地沒什么可說的,無非是新郎新娘披紅掛彩,手里挽著同心結,在男女儐相的引導下一拜家廟,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拜家廟的時候,為了表示對列祖列宗的尊重,女儐相會用一根秤桿輕輕挑起新娘的蓋頭,讓死去已久的祖宗們得以瞧見新媳婦的面容。
拜完天地,新娘在新房里等著,新郎還要出來答謝賓客,參加婚宴,向長輩、親友和女方賓客敬酒。歐陽修《歸田錄》提到一個非常好玩的風俗:“當婚之夕,以兩椅相背,置一馬鞍,反令婿坐其上,飲以三爵,女家遣人三請而后下,乃成婚禮,謂之上高座?!被檠缟系男吕勺缓芴貏e,是兩張背靠背的椅子,上面搭一張馬鞍,讓新郎跨坐在馬鞍上喝三杯酒,完了還要經過女方賓客的三次邀請,新郎才可以下來。
馬鞍平搭在椅背上,寓意“平安”;新郎高高地跨在椅背上,寓意“高升”。事實上,寓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好玩,熱鬧,大伙捉弄捉弄新郎,婚宴氣氛會變得很活躍很喜慶。這跟現代婚禮上司儀提一根細線,線尾拴一個蘋果,讓新郎新娘一起去咬,所起的作用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