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馬革裹尸的典故 戰(zhàn)死沙場靠馬革裹著尸體回家
葉舞殿下
馬革裹尸一般用來形容戰(zhàn)死沙場的勇士,馬革裹尸的典故是因為戰(zhàn)場條件惡劣,根本不可能還有棺材,死了后就用馬的皮革裹著尸體回來。馬革裹尸的典故也十分感人,講述的是東漢時期,名將馬援年紀大了還主動申請上戰(zhàn)場,最終馬革裹尸還的故事。
一、馬援馬革裹尸的典故
馬革裹尸的典故主角是東漢初的名將馬援,英勇善戰(zhàn)為東漢王朝的創(chuàng)建立下汗馬功勞。后來,他又率兵平定了邊境的動亂,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劉秀封為伏波將軍。過了三年,馬援從西南方打了勝仗回到京城洛陽,親友們都高興地向他表示祝賀和慰問。
其中有個名叫孟翼的,平時以有計謀出名,也向馬援說了幾句恭維話。不料馬革裹尸的典故主角馬援聽了,皺著眉頭對他說:“我盼望先生能說些指教我的話。為什么先生也隨波逐流,一味地對我說夸獎的話呢?”孟翼聽了很尷尬,一時不知如何應(yīng)對才好。
馬援見他不說話,繼續(xù)說道:“武帝時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了七個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數(shù)百戶。我的功勞比路將軍小得多了,卻也被封為伏波將軍,封地多達三千戶。賞過于功,我怎么能長久保持下去呢?先生為什么不在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為馬革裹尸的典故做好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