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是什么意思?
驪穎
在歷史小說書評當(dāng)中,經(jīng)常有稱贊某位名人是大智若愚,究竟這個成語真實含義是什么呢?大智所指的具體又是什么內(nèi)容呢?下面讓我們共同去了解大智若愚這個成語吧。
簡要回答
是指真正有才能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愚笨,通常用來形容有極高智慧的人,因其行為不被平常人所理解,看起來顯的愚蠢,大智若愚是褒義詞,用來稱贊一個人的智慧。
詳細(xì)內(nèi)容
成語辨析
【近義詞】大巧若拙、虛懷若谷、不露鋒芒、深藏若谷;
【反義詞】鋒芒畢露、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
成語出處
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中: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分句;指有智能的人不露鋒芒。
示例:
清·薛福成《庸庵筆記·史料二·駱文忠公遺愛》:“自有諸賢擁護(hù)而效其長,豈其~耶
《老子》《周訓(xùn)》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執(zhí)雌守黑,不敢自遂,~,于是乎在。 ◎章炳麟《箴新黨論》
明.李贄《焚書.卷三.李中谿先生告文》:「蓋眾川合流,務(wù)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務(wù)欲以實其堅。故大智若愚。」也作「大智如愚」。
大智若愚的人,雖然看起來并不機(jī)靈,不像有些人那么左右逢源,分析問題也能說得頭頭是道。但正因為處于旁觀者的角度,因此看待問題更加清晰,所以在做出選擇時,更加理性和客觀。
大智若愚的人,對外展示的總是一副人畜無害的形象。對其他人而言,沒有任何攻擊性,往往能收獲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主動示弱,并不是懦弱的表現(xiàn),而是明哲保身的大智慧。懂得示弱的人,從不主動樹敵,因此會給人謙遜仁義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