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的“眀”為什么多一橫?
紅顏悴
比較流行的說法有三種:一是“書法無錯字”,加上這一橫,可增加書法藝術(shù)的美感。二是因?yàn)閷懹谇宄?,為避諱大明的“明”字,多寫了一橫,否則可能會有文字獄之災(zāi)。三是明同“眀”“朙”,三種寫法都正確,因此“大明湖”、“大眀湖”甚至“大朙湖”,都是正確的。
關(guān)于趵突泉的“突”字少一點(diǎn),大明湖的“明”字多一橫的解讀,濟(jì)南民間通常是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的,最流行的說法是:趵突泉三股水的流勢太大,把那一點(diǎn)給沖走了,然后流到大明湖里,所以“明”字就多出了一橫……
那為什么大明湖的“眀”會多一橫呢?
一、書法美感
“眀”這個字漢代就有了,這里只不過是為了書法的美感,特意加了一筆。這么做的不光是清代的書法家,其他朝代的書法作品中,也多有“眀”這個寫法。下面就是歷朝歷代書法中出現(xiàn)的“眀”字。
二、文字獄
書寫“大明湖”三個字的,是乾隆年間的大書法家于書佃。而正是康乾時期,文字獄確實(shí)很緊張,所以,也有可能是于書佃,本來可以寫“明”的,也都寫成“明”,則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然而,即便不是清代,許多字刻中也是有“眀”的。譬如現(xiàn)代書法家武中奇寫的“明太祖之墓”:
三、通假字
“明”字最常見的有三種寫法:明、眀、朙。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明”字,最早出現(xiàn)在甲骨文中?!兑捉?jīng)》里說:“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明”字出現(xiàn)的雖早,然而在很早以前的古代,“眀”、“朙”的寫法更為常見。唐代顏元孫《干字書》中只收入“眀”、“朙”兩種寫法,注曰“上通下正”,即“朙”為正字,“眀”為通字。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釋為:“朙,照也,從月囧。”也就是說“明”字的正式寫法其實(shí)是“朙”。對于“囧”這個部首,《說文解字》的解釋是:“囧,窗牖麗廔(lóu),闿明也。”“囧”與“月”組合在一起,便成了“朙”。表示月光透過窗戶照射進(jìn)來,即光明之意。“眀”字的產(chǎn)生,則是在“朙”字在篆書向隸書演變過程中出現(xiàn)的。隸變中,小篆“朙”字左邊的“囧”訛變簡化為“目”,就有了“眀”這種寫法?!犊滴踝值洹穼?ldquo;眀”的注釋為:“古同明。田藝衡曰:古皆從日月作明。漢乃從目作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