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九州指的哪里?
小夏桑
“九州”一詞最早見于《尚書•禹貢》,是戰(zhàn)國時魏國人士托名大禹而著的文章。該文說,大禹在治水的時候把天下分為“九州”,分別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九州”一詞最早見于《尚書•禹貢》,是戰(zhàn)國時魏國人士托名大禹而著的文章。該文說,大禹在治水的時候把天下分為“九州”,分別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如今,這九州有各自對應的地域:
冀州起自黃河壺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區(qū);
兗州起自黃河下游、濟水,涉及河北、河南、山東部分地區(qū);
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地區(qū);
徐州起自黃海、泰山、淮河,涉及山東、江蘇、安徽部分地區(qū);
揚州,起自淮河、黃海,涉及江蘇、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
荊州起自荊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等地;
豫州起自中原、黃河下游,涉及河南、山東等地;
梁州起自華山、黑水,涉及陜西、四川、甘肅、青海等地;
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陜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等地。
以上九州的劃分,將古代中國全部國境囊括在內。所以,九州又一直被當作全國、天下的代名詞。除“九州”外,后世又有“十二州”之說。“十二州”比“九州”多出來的地域,主要為今河北最北部,內蒙古、遼寧和黑龍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