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為什么能長得那么高大?
憐雙醬
當時空氣中氧氣濃度和碳氧化合物濃度比現(xiàn)在高的多,越濃生物的體形就越大,而且當時地球自轉(zhuǎn)比現(xiàn)在快,地心引力比現(xiàn)在小,對抗體重的負擔較小,動植物豐富,食物來源充足,因此恐龍會長那么大,可以說是空前絕后。
為什么有些恐龍個兒那么大?著名的霸王龍,從頭到尾長達15米,站起來有6米高,差一點有兩層普通樓房那么高了。真是一個可怕的龐然大物!
其實在恐龍家族中,霸王龍只能算是中等身材。真正的龐然大物是蜥腳類恐龍,它們包括馬門溪龍、雷龍、梁龍、胸襟龍等,體長20-30米平平常常,抬頭5-6層樓的高度也不足為奇。最大的蜥腳類——震龍長達42.67米,重約80噸。
盡管恐龍中也有不少是比較矮小的,但平均而言,它們比古今任何種類的陸生動物都要大得多。 究竟最大的恐龍有多大現(xiàn)在還不清楚。 另外,科學家也一直弄不明白,為什么有些恐龍長那么大?對它們的生存到底有什么好處? 有人認為,爬行動物與哺乳動物的生長方式不一樣。哺乳動物快速長到成年階段后,接著便衰老,便死亡。它們的壽命比較短促,個頭一般都不大(這里說的是陸地上的哺乳動物)。
但大型的爬行動物卻具有無限的生長力,只要它們不死,一輩子都在慢慢長個子。大型蜥腳類恐龍能活200多年,200年不停地生長,個頭自然會長得非常大。 又有人提出,中生代不僅許多恐龍軀體很大,海洋里的菊石(一種頭足動物)也很大,有的大如車輪子;侏羅紀有一種蝗蟲,體長可達1米以上;有一種翼龍,翼展達15米,像一架飛機那樣大。這是什么原因呢? 有人推測,當時地球空氣密度比較大;也有人推測,當時地心引力比較小。還有人說可能與宇宙因素有關。當然,這些原因都可使動物長得很大。 那么,體大在生存上是否有好處呢? 科學家也是各有各的認識。有的說在中生代這種特定環(huán)境中,體大對生存競爭是有利的。例如,蜥腳類恐龍的龐大身軀對本身就是一種防御。吃植物的雷龍比吃肉的躍龍體重大13倍;吃植物的四川峨眉龍比吃肉的建設氣龍體重大20倍。面對這么大的捕獵對象,食肉龍如果單槍匹馬地干,肯定會落得一個“偷雞不著蝕把米”的下場,更何況,蜥腳類恐龍還具有一定的自衛(wèi)能力呢。
據(jù)觀察,一頭兇猛的非洲獅只能捕捉比自己體重大2-3倍的斑馬,并不是多大的動物都能對付。由此可見,體大確實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龐大的身軀對占領生活環(huán)境、急奪食物稱霸地球,不能說沒有好處,要不,有些恐龍就不會競相往大里長了。特別是植食龍和肉食龍之間,前者為了自衛(wèi)越長越大;后者為了捕食前者也不甘落后地增大自己的身軀。 然而,大有大的難處。
有不少學者卻認為,體大并無好處可言。體大的動物肚皮大,吃得多,像蜥腳類恐龍,偌大的身體,而腦袋卻很小,吃食問題不好解決,如果環(huán)境一有變化,首先被淘汰的就是巨大的動物。 恐龍為什么長那么大?目前還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法。然而恐龍在整個中生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可在中生代末它們卻又令人不解地悄然消失。它們的成功與失敗都與身軀龐大有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