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傳是哪三傳?
和美郎
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
《春秋三傳》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音谷梁)三本古代作品的合稱?!洞呵铩方?jīng)文言簡義深,若無注釋,則難以理解。注釋《春秋》的書,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鄒氏、夾氏二家,早在漢朝即已失傳?!洞呵铩肥怯浭碌模蠖嗌⒇?,僅留下孔子整理的魯國《春秋》,漢代有重新編撰整理的“春秋三傳”,即《公羊傳》、《谷梁傳》、《左傳》,且都是編年體史書。
《春秋》是中國古代記事史書的通稱。據(jù)《漢書·藝文志》和《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記載,孔子作《春秋》時,與左丘明參觀魯國的史記,據(jù)行事,論人道,假日月以定歷數(shù),藉明聘以正禮樂,其中有所褒諱貶損,不可寫明,乃口授弟子。而弟子們后來所言互異。左丘明惟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實,故討論本事而作傳,證明夫子不以空言說經(jīng)。至于公谷二傳,則是口傳要義,傳了幾代以后,始寫成文字。
《公羊傳》是齊國的公羊高受傳于子夏,再傳其子,子孫口耳相傳,到漢景帝時,由公羊高的玄孫公羊壽與齊人胡母生合寫成書,《谷梁傳》至何時何人始著為書,史記不詳,據(jù)《漢志》注,只知始承傳者是魯國的谷梁子。顏師古注,谷梁子名喜,桓譚《新論》以為名赤,王充《論衡》以為名置,阮孝緒《七錄》以為名俶。四名何者為是,難以考證。
《春秋》是記事的,后多散佚,僅留下孔子整理的魯國《春秋》,漢代有重新編撰整理的“春秋三傳”,即《公羊傳》、《谷梁傳》、《左傳》,且都是編年體史書。
左傳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實質(zhì)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魯?shù)抗哪辏ü?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歸為儒家重要經(jīng)典之一。
公羊傳
《公羊傳》亦稱《春秋公羊傳》、《公羊春秋》,是專門解釋《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止年代與《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釋史十分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jīng)。其作者舊題是戰(zhàn)國時期齊人公羊高,他受學于孔子弟子子夏,后來成為傳《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谷梁傳
《谷梁傳》又稱《谷梁春秋》、《春秋谷梁傳》。是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經(jīng)典。傳說孔子的弟子子夏將這部書的內(nèi)容口頭傳給谷梁赤(一名谷梁俶,字元始),谷梁赤將它寫成書記錄下來,但實際上這部書的口頭傳說雖然早已有了,但其成書時間是在西漢。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用這種方式來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從戰(zhàn)國時期到漢朝演變的重要文獻。
讀《春秋》,必須讀三傳,然三傳文辭不加注解也讀不明白。自漢至清,注解傳文,或研究其要義者,多得不勝枚舉,但基本的注解應該是十三經(jīng)里的注疏。左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公羊傳,漢何休注,唐徐彥疏。谷梁傳,晉范寧注,唐楊士勛疏。
三傳注疏各有凡例,依例研究經(jīng)傳,自得其便,但不能偏執(zhí)一家,自以為是。一部春秋是孔子的杰作,孔子的學問包羅萬象,春秋的含義何嘗簡單。所以,研讀春秋,不但不能以今古文任何一家自限,更應探求于易禮詩書,始能窺測圣人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