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另外兩孝是什么?
淑然桑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yǎng)父母,這是第二種。
父母常用“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來數落沒有結婚或者結婚后沒有寶寶的孩子,那么,“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本意是什么?另外兩個不孝又是什么呢?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全文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句話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傳說中,舜帝的父母不賢,導致舜帝一直沒能娶妻,舜帝最后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
關于孟子這段話的解釋,目前有兩種觀點,尚無具體的學術性定論:
一種觀點認為“后”是后代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后繼人是最大的不孝。
另一種觀點認為“后”是指的后代的職責,翻譯過來就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后代的責任最為不孝。
那么,不孝有三中,另外兩個是什么呢?
在孟子的原話中,并沒有講明其他的兩種不孝是什么。到了東漢,趙岐在《十三經注》中闡述了他個人對于孟子這段話的理解:“于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后為大。
意思是說: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是第一種不孝;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yǎng)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不娶妻生子,斷絕后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其中,沒有后代最為重要。
也有人認為,這種說法是趙岐對孟子的曲解,并不是孟子的本意。不管怎么樣,這句話已經成為了當代社會父母們催婚的利器,這恐怕也是孟子沒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