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什么意思?
寒凡氏
一個人做事情,始終如一的保持當初的信念,最后一定能得到成功。
出處: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解讀于《華嚴經》的部分經文,并沒有原句。解讀之后語言通俗,道理直白,大部分人看到后都會有所感觸,故而出自《華嚴經》的說法就流傳開來。
《華嚴經》原文: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七:三世一切諸如來,靡不護念初發(fā)心。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九:如菩薩初心,不與后心俱。
何謂“初心”、“初發(fā)心”?有慧月法師這般解讀: 它是我們踏入佛門之始,心中秉持的那顆當仁不讓的成佛利生之心,那份最真誠質樸的求法向道之愿。在佛門中,最看重的就是這份初心。在紛擾變化的世界中,發(fā)心最真實;一切發(fā)心中,菩提心最穩(wěn)固;相續(xù)的菩提心中,初發(fā)之心最珍貴。只要有了它,我們就能開始成佛之路,也只有懷著這份初心,我們才能成為真正同心同愿的人,一起穿越生死。
從佛家、道家和儒家來講,初心就是真如、元神、心、赤子之心。 所謂起心動念皆是乖(小孩乖就是指聽話,被控制,也即被執(zhí)了),即執(zhí)著和妄想(也叫妄心),所以《老君常清凈經》:為有妄心,即生貪求,煩惱妄想,憂苦身心,流浪生死,常沉苦海。 所謂始終,即有始有終,即圓滿。 所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從儒釋道層面講的意思:就是不迷失和忘記初心,安住在真如本性中,才是圓滿的境地。也即《老君常清凈經》:人能常清凈,天地悉皆歸,應常靜,常清凈矣。 從生活層面講,就是:不要迷失最初的目標,始終如一的保持當初的信念,最后一定能得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