焯水是什么意思?
初真醬
在不少的菜肴制作電視節(jié)目中,經常會聽到焯水這個詞,究竟這個焯水是什么意思?應該怎么正確操作呢?下面讓我們共同去了解焯水詳細操作過程吧。
簡要回答
焯水是做菜的一道工序,意思是將原料放在滾水鍋中加熱至半熟或者全熟,然后取出以準備下一步的烹調。
詳細內容
焯水對菜肴的色、香、味,特別是色起著關鍵作用。 焯水的應用范圍較廣,大部分蔬菜和帶有腥膻氣味的肉類原料都需要焯水。
焯水又稱出水、飛水、淖水。東北地區(qū)稱為“緊”,河南一帶稱為“撣”,四川則稱為“泹”,廣東稱為“灼”。
焯水的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可以使蔬菜顏色更鮮艷,質地更脆嫩,減輕澀、苦、辣味,還可以殺菌消毒。如菠菜、芹菜、油菜通過焯水變得更加艷綠。苦瓜、蘿卜等焯水后可減輕苦味。扁豆中含有的血球凝集素,通過焯水可以解除。
2.可以使肉類原料去除血污及腥膻等異味,如牛、羊、豬肉及其內臟焯水后都可減少異味。
3.可以調整幾種不同原料的成熟時間,縮短正式烹調時間。由于原料性質不同,加熱成熟的時間也不同,可以通過焯水使幾種不同的原料成熟一致。
4.便于原料進一步加工操作,有些原料焯水后容易去皮,有些原料焯水后便于進一步加工切制等。
開水鍋焯水:
就是將鍋內的水加熱至滾開,然后將原料下鍋。下鍋后及時翻動,時間要短。要講究色、脆、嫩,不要過火。這種方法多用于植物性原料,如:芹菜、菠菜、萵筍等。焯水時要特別注意火候,時間稍長,顏色就會變淡,而且也不脆、嫩。因此放入鍋內后,水微開時即可撈出晾涼。
冷水鍋焯水:
將原料與冷水同時下鍋。水要沒過原料,然后燒開,目的是使原料成熟,便于進一步加工。土豆、胡蘿卜等因體積大,不易成熟,需要煮的時間長一些。有些動物性原料,如;白肉、牛百頁、牛肚領等,也是冷水下鍋加熱成熟后再進一步加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