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用“狗屁不通”批評很差的文章?
意遠(yuǎn)
原意是“狗皮不通”,由于“皮”與“屁”諧音,對于文理不通的詩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貶之,意思更為鮮明,時間久了就成了約定俗成的口語。
“狗屁不通”多用來表達(dá)一篇文章毫無邏輯性可言,文理不清晰不通順,天馬行空地表述讓人絲毫讀不下去;或者有些人表達(dá)的觀點(diǎn)邏輯矛盾,遇事固執(zhí)己見不懂得變通,也會用這個詞來形容。
其實(shí)“狗屁不通”最初寫為“狗皮不通”,其實(shí)很好理解,因?yàn)槲覀儚臎]有見過狗狗流汗,遇到高溫時它們總會吐舌頭來降溫,換言之就是狗皮的保溫性能很好。但因?yàn)?ldquo;皮”和“屁”的發(fā)音很相似,再加上口語化的流通性,可能人們覺得用“狗屁不通”說出來的感覺更爽更解氣,于是時間久了就成了約定俗成的口語了。
但是...狗皮真的不通嗎?
狗的皮膚可不是完全沒有汗腺哦——人類有大汗腺和小汗腺,但是狗只有大汗腺,沒有小汗腺:也就是說,狗只有腋下、四肢末端等一部分有汗腺,雖然少,但是皮膚確實(shí)是有汗腺的。